汪玉霞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迎来了新挑战,有效教学这一理念也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理念之一,还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有效教学不断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此,本文笔者对如何展开有效教学活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關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情境;游戏活动;信息技术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完全,面对抽象的数字、符号常常产生一定的思维障碍,此外,小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并运用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游戏活动、运用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发散思维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发散思维作为创新能力产生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能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够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塑造其问题意识,产生探究行为,从而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分一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悟分类的方法,笔者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小明整理房间”的主题图,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你能帮助小明进行整理吗?”于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笔者进行巡视,发现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们的发展思维得到了有效激活,一段时间后,请学生将小组内讨论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小组,有的学生说出:“当我们整理衣服时,可以将上衣和下衣分类整理,然后运用不同的柜子将其放入”,有的学生回答:“可以将家庭成员的衣服放入不同的柜子中”,在此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总结分类的方法,让学生切实肯定各自的想法,此外,通过问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使他们感受到分类的重要性,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二、组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比较喜欢群体性活动,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并适时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此外,能够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
如:“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并能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笔者首先以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数一数,看看哪位同学在游戏中能回答正确”,学生们都踊跃的想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于是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11只小鸭子、10根火柴”等不同的图片,此外,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组,从第一排的学生开始识别图中的数量,失败的不计分,正确识别出的计为一分,最后累计分数多的一组获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不但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还加强了他们对11到20的正确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由于小学生初步学习数学语言和符号等理性知识,常常产生一定的难度,又很难将其克服,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及时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趣味化的形态展现出来,这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有意识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如:“1—5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 1到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考虑到本章节是学生初步认识数字的阶段,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只小狗、两只小鸭、三只小兔子、四只小鸟、五只长颈鹿”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动物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也具有直观性,学生的注意力被图片所吸引,伴随着问题:“同学们,我们如何表示一只小狗呢?”学生们拿着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圆片进行演示,进而引出了“1”这一数学符号,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了理解难度,还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从而强化了学生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它不仅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还能培养学生各项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伴随着问题不断产生探究意识,以获得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同时,适时构建游戏场景,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意识记,此外,也应与时俱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呈现信息化的特点,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玉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中华少年,2018(8).
[2]余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