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语法化及交互主观性

2020-10-14 10:07潘迪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语法化

潘迪

摘要:人称代词“你”的意义经历了从实指到实无所指的语法化过程,其中“你”与“我”的相互映射以及“你”的任指用法都体现了其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交互主观性。由此发现了当“我”映射为“我们”时所体现的交互主观性。

关键词:人称代词;你;语法化;交互主观性

1.“你”的语法化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你”是一个人称代词,包含两个涵义:①称对方(一个人)。[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如:你校。]②泛指任何人(有时实际上指我)[“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许多人一起参加或彼此采取同样行动。]

①是“你”的实指用法,一般指称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对象。②中“你”指“我”时,是“你”的活用,也称为“你”“我”的映射现象。Lyons 提出指示语并不总是以说话者为中心,有时会发生转移和偏离,表现为指示语的错位或虚化使用,他称之为指示语“映射现象”。这时“你”的意义已有所虚化。如:

(1)以前我老公对我还是很好的,自从那件事后,就变了,经常找我要钱,你不给他,他就打你。

当“你”泛指任何人时,它的意义更加虚化,这是“你”的任指用法。如:

(2)要坚定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变成相“融”,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你”与“我”或“他”配合时,是“你”的虚指用法。如:

(3)有人不同意这样做,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4)于是你一句他一句,不久弄得他哭了。

在近代汉语时期虚指的“你”对前头的动词具有依赖性,只跟“任、凭、随、饶、管”等连用,仿佛是以听话人为对象。如:

(5)任你随情多快乐.

(6)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曾卫军(2007)认为“这里‘你字的虚化表现在结构意义,即与其它语言片断组成一个虚词。也就是它与前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一个关联词语,意义上与“不管、无论、任凭”等词相当。这里的“你”已完成了实词虚化的过程,变成了一个表关联作用的虚词。” 但现在,虚化的“你”不一定要用在某个动词之后,可以直接单独使用。如:

(7)这种问题啊,你得想好久才能想出的办法来呐。

张伯江、方梅(2016)认为,虽然这里“你”的语义很虚,但言者仍有一个心理对象。下面的举例中,虽然仍以听话人为心理对象,但“你”的有无已经不会影响到句子的意义,这是验证“你”的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这类用法中,“你”指称的是某个不具实体的对象,即实无所指。如:

(8)你一十也好,五十也好,给点儿钱就是个心意。

(9)你就说那些闹的小孩吧,实际上都特别好。

张伯江、方梅(2016)认为产生这种用法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你”在语境中常用来指虚设的对象,这个虚设的对象跟语境里的任何实体都没有同指关系。第二,人称代词用作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前项一般是体现其区别功能的,如“你老张头吃了豹子胆啦,还敢跟人家厂长较劲儿。”“你”指“老张头”。这样,一方面“你”有的虚设用法,另一方面是同位结构中“你”的弱化倾向,两相结合,实无所指的“你”就自然產生了。

2.“你”语法化进程中的交互主观性

交互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功能,指在言语过程中言者对听者进行的各种自我关注,即用某种方式表达对听者的尊重、求同、征询、共享、照顾说话人的交际主体地位等。交互主观性既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过程中,也存在于各种层次的语言单位和结构中。

2.1活用“你”的交互主观性

有时说话者用“你”来代替本应出现的“我”,把听话人放在本该属于说话人的位置,将听者拉入话语中心,使听话人可以感同身受。而听话人不会感到混淆和不适,也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体现了“你”的交互主观性。如:

(1)“我得回家。”他每一句话中间都有很长的间歇,你以为他说完了,可是他又继续说下去。

(2)我是医学院的高材生,在这里工作没有丝毫成就感!所有的病人都死了……你千方百计延续他的生命,他自己不想活。

2.2任指“你”的交互主观性

当“你”泛指任何人时为任指现象,说话者要表达的想法通过任指的“你”变成了所有人的普遍经验、经历或常识,即使不具有普遍性但被说话人主观地当做普遍性感受来传递给听话人。如:

(1)玻璃这东西挺奇怪的,你用布用报纸用汽油用酒精,都没有用手指头擦得干净。

(2)在自然环境下惊扰了北极熊,你可能会遭到致命攻击。

“你”的任指表明了说话人想要得到听话人的心理认同,又避免了让听话人觉得说话人是在把他的想法强加给自己的感受,使得听话人更容易接受此信息,这也是交互主观性的体现。

3.活用“我”的交互主观性

有时说话人要表达某种观点,并想增强说服力时,通常不会用“我认为……”来表达,而会采用“我们认为……”。这一用法常见于各种报刊 、文献等需要佐证的语言材料中。例:

(1)首先,我们认为 2004年行情的高点将在今年1649点之上。

(2)经过测试,我们认为 845PE将会平滑取代845E芯片组。

(3)我们认为 1953年所做的《大众哲学》是“机械唯物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批判所持的基本观点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当说话者用“我们”代替了本应出现的“我”时,不仅更委婉的表达了说话者希望听话人接受并信服自己的观点,而且使自己的表达更令人信服,体现了言者对听者的尊重和寻求认同的心理。所以,说话人将“我”映射“我们”时,体现了“我”的交互主观性。

4.结语

人称代词“你”的语法化,以及“我”与“我们”的映射所体现的交互主观性是比较隐晦的,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可以启发我们发现更多人称代词的价值。如:“他”是唯一一个虚化指称标记的人称代词,那么“他”的发展是否预测着未来多数人称代词发展的方向呢?

参考文献:

[1]李燕凌,康爱彬.现代汉语口语人称代词“你”的词义虚化浅析[J].语文学刊,2014(03):15-16.

[2]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3]袁莉容.第一、二人称指示语映射使用的交互主观性功能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1):38-41.

[4]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曾卫军.人称代词的虚化及其语法化解释[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02):81-83.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俄汉情态词语法化特征对比研究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