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贤峰 张申 陈予一
基金项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党建专项立项课题《校企党建红色共同体研究》。
摘 要: 国务院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已经有十多年了,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很多高校都在推行这一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实操技能,促进了高校与企业之间资源的共享。但是在校企合作与党建红色教育之间联系的相对较少?本课题试图搭建一条校企合作与党建红色共同体为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一个新的模式。
关键词: 校企合作;党建;红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8.200
1 选题背景
作为红船旁的高职院校,尝试在校企合作、预备党员培训和红色党建三者之间搭建一条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将学习的红船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提炼升华,最终融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种态度,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水平和价值水准,也为高校的红色教育提供了新的培养途径。
2 实施过程
以智能制造的预备学生党员为指导对象,以校企合作的校外指导老师和校内党员发展专员老师为培训导师,开展为期2周的实践课堂。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以下几步走:
2.1 学习红船思想,领会红色精神。党员发展专员老师安排1-2天的時间,给预备学生讲解红船精神的历史,内涵,发展过程,阐述红船精神对我们学生当前和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后的重要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深入体会革命前辈的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加强预备学生党员对红船精神有比较全面地认识,将红船精神根植于不断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
2.2 以南湖红船为原型,搭建三维实体红船模型。企业指导老师以我们现有南湖红船为对象,对红船的结构和党员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根据目前机床的实际加工情况,把红船按照其原始的连接方式,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运用三维模型分别建模,再进行模拟组装。通过反复的实验,比例调试,使三维红船模型调到最佳比例,更接近原型。红船三维模型的建模,使学生党员从最初对红船的整体印象,视觉感官层面,发展到对船体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尺寸,相对位置都有精准的认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大学生党员的奋斗精神、探索精神,提升了他们对我们红船精神的认同感、荣誉感。
2.3 实物模型加工,在实践中体会精神内涵。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以三维建模的尺寸为依据,学生按照导师的要求,自主选择恰当的铝材尺寸进行加工。从学习机床的基本操作入手,掌握不同机床之间的特点,运用恰当的加工方式,尝试所学的装配方法,对加工好的红船模型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最终完成对整船的安装。零件的加工环节,是制作红船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最为艰难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在心理上,他们要面对的是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产品的过程,对于从未或很少接触实际加工生产流程的同学们,大部分同学在一开始表现出了一定的畏难心理,在指导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下,大家慢慢克服了初期的畏惧感,根指导据老师的要求静下心来开始着手整理加工的思路。更为他们无从下手的是,以前没有做过高精度产品加工的学生,在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上面把握的不够到位,往往一个部件,要反复修整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一般一个部件,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都要付出好几次惨痛的失败经历,大部分同学都会从中积累不少关于加工方面的经验。最终完成所有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很多之前没有遇到多的困难,通过他们的努力,克服了加工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培养了他们不气馁,不退缩,积极总结经验,迎难而上的品质,这也是我们红船精神的一部分。
2.4 修饰渲染红船外形,赋予红船整体美感。直接铝材加工的拼接,外观质量和原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通过对表面进行镀层的方法,使模型表面接近我们南湖红船的原型,在船身刻上红船精神的文字,增加红船的内涵文化。在对红船的修饰渲染时,既要体现为红船的内涵服务,注重整体的美观效果,又不能够喧宾夺主。
3 实施难点
在实施红船制作的实际过程中,难点主要有:①三维模型必须以南湖红船模型为原型,在外形轮廓、整体样式上面要求与原型一致,在图层色彩上要和原型接近。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红船的整体有个全面细致的把握。②模型加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艘红船的整船加工难度已达到技师的要求,则要求同学在加工前查阅机械设计和加工手册,掌握设计的原则和加工的工艺。加工过程中要和同学之间做好分工合作,保证各个部件的尺寸能够做到位。
4 结束语
本课题在于将我们一直以来对预备党员的培养从仅仅停留在理论培训的层面,通过立足本地,立足本校,将南湖红船精神通过红船的制造引入其中,使原本枯燥,干煸的内容,转变成了可看,可操作,有实物的存在。经过红船的整个制作环节,使学生对我们红色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促使理论的红船精神,红色内涵,融入到身体的血脉,落实为实际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吴德勤.永远的马克思: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M].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7:186.
[2] 彭冰冰.“红船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7).
[3] 杨峥嵘.“ 红船精神”:新时代的精神力量[J].党政论坛,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