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志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一概念,认为“生活即教育”,要注重学习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小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美术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体现,美术的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即生活是美术创作或教学的素材来源。从生活的角度发现艺术的美,感受生活中的艺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生活化视界;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美术是指创作占有一定的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一般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现代有些学者把书法、摄影等也归纳入美术。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以生活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使抽象化的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激发了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美术教学得有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得美术素养。本文中针对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从教师角度分析
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问题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部分。近年来,虽然小学美术教师越来越专业,但仍存在一些非美术专业的教师在岗工作,部分非专业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不够,教育理念相较于专业美术教师较落后,非专业出身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类教师就应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多参加一些专业培训研讨会,多向他人学习,虚心请教,扬长避短。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和智力都发育的不够成熟,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很多学生都只是在美术课堂上机械的完成任务。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较弱,大多数小学生只会进行简单的模仿,没有真正进行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美术的热情就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美术不是为老师而学,而是为自己学,为自己储备生活中应具有的技能而学的道理。
(三)从社会角度分析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都忽视了音体美学科的重要性,虽然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美术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但仍有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升学率和文化成绩,美术课只是走个形式,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归结到底还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美术学习与生活一脉相连。不注意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美术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生活的质量,对美的审美等。
二、培养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激发兴趣
美术课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绘画的技巧、赏析的艺术照,为小学生打开了新的世界,开启了学生的美术学习之旅,但课本里的内容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本教材中留下的无线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补充。在开展小学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根据教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画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也可以具象的画出来,在长期的锻炼中,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將其记录下来的能力。
例如,当春天来临,万物都开始复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教材中有关春天的课程。在课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找到自己认为的生活中春天的美,感受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特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然后在课堂上,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春天景象,形象的运用语言描绘出画面,下面的同学就开始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台上同学描绘的春景,最后绘画完成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画,拿上台进行展示,可以请描绘这些画的同学一一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及心得体会,其余同学看到展示的画以及分享者的讲述,就能从他人的身上学到更多的绘画技巧、思维方式、想象力、创作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贴近生活的美术课,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到大自然中寻找春的气息,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
生活是真实的,也是美好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时随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生活情景,让学生深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可以把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景,各种景色,有乐趣的生活通过多媒体技术投放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能够不出教室,也能感受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具有生活味道的情景中学习,观察艺术的存在,然后用美术的方式展现出来。情境创设需要教师把握住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具体可感可观,另一个是充满生活化的味道。只有具体、可感、可观才能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美术,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而充满生活化的味道则是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下载一段《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片段,在上课时播放,看完片段后,教师围绕这个故事情节可以展开后续的故事:白雪公主离开城堡后,想要住到小矮人的房间里,但皇后仍然不想放过她,就用魔法把小矮人的房子变得隐形了,谁也找不到。但老师可以将房子变回来。学生听到这里就会十分高兴,这时教师接着说:但老师在变的过程中,魔法失灵了,魔法附到了同学们的画笔、纸、颜料、蜡笔等绘画用品上,同学们可以拿起它们,一起为白雪公主建造一座美丽的房子。这时,学生就会格外兴奋,积极的拿起画具,开始进行创作。通过这样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其对美术的热爱。
(三)增加户外活动,培养观察力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小学美术也不例外。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沉浸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想象力非常丰富,但如果只是光靠想象,而不动手实践,很难提高绘画能力和美术素养。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的方式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巧,但却禁锢住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小学生在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中,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对美术产生抵触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开展多种教学模式。
比如,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能够更靠近生活,在生活化视界下的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学习绘画花朵、小草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花园里面,近距离观察花朵,小草的形态,抓住它们的特征仔细观察,观察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尺寸,不同的花朵之间的形态又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当观察完成后,再让学生在旁边进行创作,每位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方法不同,个性不同,喜欢的花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在观察的环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更好的观察事物,做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的人。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足够多的素材,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他们在绘画的时候就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逐渐提高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在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将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是美术教学中要达到的要求之一,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美术,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美化生活。为此,可以在校内组织课外美术活动,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进行策划,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策划,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课堂教学只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将美术生活化,就得加强课外活动的开展。在开展课外活动前,首先要纠正部分学生认为课外美术活动不关自己的事,自己对美术没有天赋,就不参加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求正确的观念,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还没参加,就先否定自己,要通过尝试,找到美术的乐趣。纠正观念后,在校内向全体学生征集多种多样的美术课外活动,收集学生的想法和意愿。
例如,可以结合节日庆典开展绘画、手工、设计、绘画游戏等活动。制作贺卡、手绘送给想要祝福的人。结合大型校内活动来组织学生共同制作海报和宣传画,将各小组制作的海报进行评比,选出前三名,进行适当的奖励。结合其他学科开展的活动进行制作手抄报、黑板报、艺术设计等,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创作。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将组分为绘画组、手工组、文案组、素材手机组等,然后分工进行合作。组织开展这些校内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将美术课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创造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实践,当然,生活也离不开美术的装点。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将生活化视角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学中,通过利用生活资源,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应景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户外的活动,在户外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成为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充分运用到生活中,感受美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素养,达到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根选.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238
[2]蒋志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16
[3]何峰.分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8(07):43-44
美术作为造型艺术汇总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用线条、色彩等构造造型和构图,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用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美术是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孩子拓展思维,增强艺术感情,开发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所以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美术,更需要美术教师抓住学生内心的真实学习需求,增强教学过程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并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1.美术能够鼓励学生培养审美个性和审美意识。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2.美术能够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手脑合作能力。对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事物,都可以用绘画、手工、泥塑等方式表现出来,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性、积极性、自主性,又可以发展他们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既动手又动脑地培养他们手、眼、脑的协调运作能力。3.美术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让教师家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美术的结果,其形状、造型、色彩呈现给大家孩子的性格、爱好、感受。毕竟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比较单纯,不复杂,可以通过这样的艺术行为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以便他们之间相互沟通。
1.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美术并不参与重要考试,所以部分学校对美术的教育不是很重视,课程设置时间较少,甚至有的学校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将美术课临时改换为其他主门课程,这样教师对美术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美术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学生渐渐认为美术不是很重要,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会影响我的成绩,学不学也就这样,最终美术教育真的就失去真正的教育目的。2.也有可能因为学校不予以重视或者学校资金的问题,部分学校应聘的美术教师并不是美术专业的教师,或者可能是其他学科教师替代的美术教师。这样美术课程的学习必然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美术教师的不专业导致教学方法的不正确,教学重点不准确,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交流和备课都是存在局限的。3.目前在一些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还会出现美术教师的授课形式较单调,教学用具较为单一。有的课堂中美术老师只是简单地通过自己的口述、理论的讲解,有时候可能直接展示自己的完工作品,只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讲授课程,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安排完成美术作业,也就不在与学生沟通。这样教师并不能在学生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纠正他们作品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