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高校所有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和体现。各类专业课教师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以促进专业课教学多元化育人功能的实现。本文将基于“课程思政”的背景,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育方式与实践内容,旨在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前教育学;实践探索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有着重要教学角色地位的专业课教师,应与思政课教师发挥联动作用,形成合力,促进专业课教学多元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由于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类职业技术学院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高等化,使职业教育的功能从单一的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训转到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并举,功能的拓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也滋生着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凸显,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是学院的热门专业,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学前教育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何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育人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真正实现浸入式有机融合,对实现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高等教育点、面、体全方位思政教育结构,真正做好立德树人具有现实探索的重要意义。笔者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它是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彰显和功能的发挥。课程思政其涵义可以初步理解为: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旨在挖掘和发挥专业课、通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功能。课程思政不是一种新的理念,而是“大思政”理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呈现。科学的课程思政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专业课程一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融入课程之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丰富专业课自身内涵,挖掘其育人价值,拓展其教育教学功能。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专门化课程,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前教育学知识、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专业课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专业教师参与构建“课程思政”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丰富课堂内容、发掘思想资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之,“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专业思想的巩固,以及丰富教学内容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素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理论基础课,学前教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它主要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教师职业专门化的象征。然而,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经调查在当前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重知识、技能,轻情感价值的引领;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内容空泛,與幼儿园实际联系不紧密,尤其缺乏思政元素,缺少德育内容,没有综合育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些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并改革,而课程思政是其改革中的重要方面。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整体引领课程思政
《学前教育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上,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目标的导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课程标准,并要以此为依据,这是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制定教学目标,高职专业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说,应改变过去仅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为目标导向的做法,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我国的教育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不谋而合。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首先应整合知识、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标,注重理清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在努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前教育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让他们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敢于实践创新的自信心,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其次,目前就各行各业来说,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开放意识是现代职业所需的基本素养,未来的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学前教育学”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要引领课程思政,据此最终确定“学前教育学”课程 “专业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为:了解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激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具备创新、开放、合作的职业理念;明确并坚守法律底线,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有机渗透思政元素
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在课程思政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思政元素,并不是同一思政元素能融入到所有内容中,也不是笼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简单说教,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根据本章节所教内容,选取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引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我院18级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所选教材为王萍、万超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内容共有十章,整合起来可分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学前教育理论模块,在课程思政方面,应侧重于挖掘诸如爱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社会责任、开放性的视野等思政元素;第二模块,学前教育基本要素模块,侧重于挖掘教师职业的科学理念(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敬业、诚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第三模块,幼儿园教学活动和保教实践模块,侧重于挖掘创新、不断探索学习的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工匠精神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第四模块,学前教育公共关系模块,侧重于挖掘人际沟通能力,开放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
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这些思政元素,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人生价值的提升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践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开展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情景、案例教学以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操作练习等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还能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由于“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和内容所限,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表现不是很好,所以“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着重要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要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比如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等和实践联系紧密的部分,可采取学生小组讨论与探究学习、教师主讲与学生研讨、课堂教学观摩与教学实录分析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其真正做到“乐学”“会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共享、责任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性与育人性的良好统一。例如在进行《幼儿教师》的教学时,教师设置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哪些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切身体会,情感上产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敬佩,自然而然就对学生进行了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也有机融入。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和体现。纵观高校的所有课程,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教育意義,“课程思政”的有效构建,既能促进高校全面育人工作,同时也能优化专业课建设,促进教学、课程、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和创新,要有机地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引领学生能够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吕晓翠.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02)114-119
[3]熊丽娜.“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探索与实践,2018
【作者简介】
田彩彩,甘肃静宁人,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本文系2019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PZXJ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