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 要】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尤其作为初中阶段新开设的科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基础的物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运用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融入到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让老师发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立足于学生能力之下进行课堂的教学,利用微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知识难点、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实验的好习惯,让物理课堂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微实验;微习惯
在当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就需要根据改革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堂转变。物理这门学科的操作性比较强,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改革的进程进行教学改进。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出相应的努力。老师要紧跟改革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氛围,从而有效提升中学生的物理能力。
一、明确“微实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微实验”一般是指师生在物理课堂上所做的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它既可以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微型探究实验。既可以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所做的小实验,也可以是利用身边的瓶瓶罐罐等物品设计的围绕教学目的的实验,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的概念和规律,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微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物理新概念的建立对学生来说是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提升,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提供材料,学生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笔、橡皮等文具,一开始就让学生猜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浮的还是沉底的,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放入水桶,学生愉快地把东西都放入了水桶,然后讲解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是漂浮状态,在水桶底部的是沉底状态,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会向上运动到一部分露出水面叫上浮过程,将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向下运动叫下沉。
通过课堂微实验,帮助学生解决知识难点。物理知识有的比较抽象,加上学生的元认知有限,想学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建模能力。如学习分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看不见,一个个分子不是紧靠在一起,分子间有空隙,这个知识点学生很难理解,讲解时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微实验,在玻璃瓶里先装满黄豆,确认装满后,再让学生慢慢加入米,慢慢摇晃后发现还能装很多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
通过课外微实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让每位同学买了一个凸透镜,学生回家可以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远物成像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家里的台灯通过凸透镜成像在白色墙壁上,通过调整物距和像距了解成像规律,了解物像移动的速度规律,了解物和墙壁之间距离不变时,通过移动凸透镜成两次成像,在凸透镜前加入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后像的移动情况等一系列的凸透镜成像的难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通过课外微实验,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我基本上一周布置一个微实验,学生围绕实验目的能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如在制作浮沉子时,有的同学用口服液的小玻璃瓶放在矿泉水瓶里的,有用吸管做的浮沉子,有用小滴管做的浮沉子,有用橡皮泥做的浮沉子、有用乐高小玩具做的浮沉子。利用手机拍摄小视屏或照片上传到班级QQ群,也激励了其他同学就地取材抓紧做成了多种浮沉子。制作完以后让同学们分析了上浮、下沉、悬浮的条件,充分熟悉了浮沉子的工作原理。
二、微实验培养微习惯,微习惯成就大目标
微实验是学生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当遇到困难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动手做实验,在微实验的过程中,体验了科学探究全过程,掌握了科学的规律,在微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慢慢形成做实验的微习惯,而微习惯策略的精髓是摆脱高期待值等外在条件的无形限制与心理压力,让学生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只要开始行动,他就会有机会做得更多更好,当行动成为习惯时,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我们曾经觉得可望不可及的目标。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理念和物理教学改革要求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主要目标,这就需要老师能够明确改革的理念,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真挖掘课内外的微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微实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微实验过程中提升观察、探究、思维、创新能力,并享受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真正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趙海全:借助课堂微实验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3):24-25
[2]徐永明:利用微实验助力高中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5):68-70
(南通市启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