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全秀
新冠疫情蔓延的2020年,广大师生无法返校正常上课,老师们不得不直面崭新的教学方式——空中课堂。网络教学提前全面到来,面对上课时间、地点、环境、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让网课更高效?成为了老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回顾我们年级的“空中课堂”教学,数学备课组的每一节空中课堂,都有着这样的“三三三”联曲,所谓的“三三三”,一是指时间安排上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二是指备课组老师之间的合作性、设计导学案的目标性、导学问题的思考性;三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课中分享交流的互动性、作业设计的可检测性。下面我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展开与折叠》分享我们的空中课堂“三三三”联曲。
一、课前准备,确保课堂学习有具体目标性。
课前教师备课采取先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再根据本班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和分工。每周六下午2:30是我们年级备课组固定集体备课时间。备课主要内容是:确定下周整周教学计划;每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每课时学生的学习任务(含每课的导学案);教师分工合作,由备课组长负责优选网络资源,录制微课;由经验丰富熟悉教材的老师负责设计导学学案和导学问题,有的负责出有针对性的当堂练习题和做好答案。每一个备课组成员责任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减少了个人的工作量,又可以集思广益。而学生的课前三件事:一是核对和订正前一天的作业;二是确保提前下载好上课的微视频;三是准备好当堂课的相关学习用品。
预习视频我们采用的是新世纪的微课视频,新世纪的微课主人公是动画人物,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课程注重学生动手操作,适合学生自学。负责视频剪辑的老师会把新授部分和练习剪开。教师提前一天将新授部分与导学案一起发放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将产生的想法和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和作业一起上传QQ作業小程序。老师会在第二天课前分享优秀的预习作业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根据导学案和预习视频进行课前自学,聚焦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目标更明确。
二、课中学习,融思考性、操作性、互动性于一体
课中我们采取15+15的形式,前15分钟我们播放微课视频,视频选择的是国家云平台清华附小的微课(考虑到课堂如果还用新世纪微课的话,学生会因为预习已经看过了,而失去新鲜感)。利用企业微信直播来播放微课,由于前面已经给予学生导学问题,有了导学问题的引领,老师卡点暂停,使课堂中学生的思考、操作、互动都有目的明确指引,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讨论问题的答案就活跃,也更准确。而后15分钟,是学生的当堂练习时段,一般是教材课后的配套练习,老师在线答疑。下课前,教师又会将新世纪微课的练习部分的视频以及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蛋糕盒上的数学问题——“展开与折叠”拓展与提升》微课分享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的同学进行观看学习。
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语音、文字、视频、照片等方式,同步交流。完美落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导学问题的讨论交流实施得更加高效。
本课的课后练习学生错误率最高的是第3题的最后一张图。而微课练习部分正好就有这一道的实物操作讲解。
学生通过观看、再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了这个图形是不能围成长方体的。但如果没有了实物操作,学生还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来判断这个图形吗?于是,在今日作业,我又增加了一项“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为什么最后一个图形不能围成长方体。”
三、课后作业,能检测性和可反馈性
课后作业分为2种,均为可检测、可反馈的。一种为当日完成的,例如和课本相对应的习题,均为纸质作业。学生完成后上传QQ作业小程序。面对全新的作业上交方式,刚开始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上传作业模糊、作业迟交、不交、不订正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辅导作业拍照上传的细节,对象是学生和家长。限定作业上传时间,周一至周四为晚上8点前,周末为周六下午5点。明确告知学生和家长教师批改时间段,让家长、学生可以踩点查看教师的作业反馈,及时订正作业。分享班级优秀作业,一方面激励优秀学生,另一个方面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拓展作业不要求学生当天完成,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单元结束。下图是学生找到的正方体展开图。学生在画、找的过程中,将图形进行了分类,不仅发展了空间观念,还渗透了归类思想。
于是乎,我们很好的将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将课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将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进而逐步实现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使作业完成更具操作性和可反馈,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
以上就是我们年级组数学空中课堂的“三三三”联曲,我们的空中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问题引领,习题保效,设计的每一个导学问题都使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设计的每一条当堂习题务必是有针对性的,对当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实效。空中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学”,我们的目标是教师不能变成“资料发送机”,而是提供更多数量和形式的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如何会学、进而变得乐学。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使空中课堂的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