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雯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当前加速了全球信息交流,也使知识更新换代愈发频繁,新知识层出不穷,旧知识被淘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中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必备技能之一。培养观察力有助于开发人的智力,通过观察,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联想能力、构建逻辑思维。因此,学生智力与其观察能力息息相关,观察能力强有助于智力提升。对此,教师可结合实际,以观察方法作为切入点,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观察方法;观察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9-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46
一、观察能力的定义及其作用
观察能力,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指擅长通过观察生命体、以及生命现象的微弱变化发现其本质特征的能力,也是使用感官开展计划性、目的性、持久性的知觉活动。该能力可帮助学生获知讯息、接触自然,是学生必备智能活动之一。初中生如果要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必须拥有灵敏、细致的观察能力。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观察能力,多数生命表征、生命运行规律都是生物学家在观察中得出的。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直观材料,再把累计的原始材料总结成理论知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是一次旅程创造的:他环球五年,观察大量自然及动植物现象,通过思维加工总结出自然选择进化论并出版了著作《物种起源》。由此可得,观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所有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实操,观察实验独占五成以上,而剩余的各种实验也都以观察为基础。所以,要保障生物教学品质,就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进行不是单一的,它是在思维的引导下,调动多个器官共同作用,从而认识某种客观事物的过程。观察的目的在于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所以任何观察在进行前,均要明确其目的并制定计划,再依照计划逐步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按目的进行思考提问,以集中注意力,获取关键观察材料。在课堂中可以这样运用:假如想让学生发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不同,就需要先制定观察计划,教师可以先展示多种动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再展示同种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让学生总结动物细胞有何共同之处,再以相同方法展示植物细胞。最后指导学生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标本,借助显微镜观察该标本得知其细胞结构,并将其与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完成上述实验步骤后,学生基本得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泡三种结构组成的,而植物细胞还包括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目的明确的实验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得到观察结果。
观察中还有一个注意事项,生物的大部分观察都涉及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应在课前讲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调整光线及光圈,让学生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实验。特别是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此办法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具针对性。观察结束后,教师可随机抽查提问,保证观察质量及授课效果。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俗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观察感兴趣,学生才会乐于观察。这就涉及巧妙利用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好奇,以及对大自然的浓厚求知欲。受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行为方式、心智发育水平都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所以不同学生在课堂学習以及观察事物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进度和不同的理解认知度。
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对其分批次指导解析。在进行观察实验时,也要有指向性地组织。比如说,可以让适合的学生加入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多带领他们到野外进行观察实验,让其自行采集制作标本,根据自己的印象分辨不同的动物、植物,脱离沉闷的教室,寓教于乐,更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态调查,让他们接触到大量直观的实验观察材料,此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其中,野外实地观察效果最为明显,他不仅能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也能激起其保护大自然的愿望,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各种生物现象,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孩子做家庭生物观察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其观察习惯、观察兴趣。学生观察兴趣培养起来后,不仅能提高其敏捷度,还可以促进其总结能力的提升、增强其看待事物的精确性,使他们更深刻、具体、宏观地看待客观存在的世界,养成优良的观察习惯。总之,观察兴趣的培养,是观察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观察力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提高其理智分析、判别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掌握观察方法,端正观察态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观察能力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方法及观察步骤,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观察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端正观察态度,反映真实的实验结果,两者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方法多种多样,要结合具体实验运用。
1.先整体后局部。总览事物全貌,了解其构成及发展全貌,此为全面观察,目的在于对此事物有个总体认知。发现事物的根本特征,发掘其微小差异,此为局部观察。局部观察重点要求细致,以求获知事物内部的特征。结合实际教学,就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章而言,教师可以先讲解书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其有个大致认识,然后再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以人体构造为例,其分为八个大系统,教师可让学生先观察各个系统,再到器官,之后是下一层级组织,最后是细胞。以此顺序观察,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人体结构,加深学生的印象。
2.循序观察,顾名思义就是观察时要按照观察对象内部结构的先后顺序实行,比如在对番茄的果肉细胞结构进行观察时,先找到它的一个细胞,由表及内的观察其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样观察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观察对象的整体构造,整个实验也具有逻辑性,可以有效减少在观察点上的缺漏。
3.对比观察。对比观察适用于发现同类别事物的差别,以及发掘不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相同特征。他主要是通过观察两种或者多种观察对象,并相互对比,以发现其异同之处。
4.重复观察。重复观察就是反复多次观察同一实验对象,这种观察方法主要用于确认偶然事件和必然情况,它重点在于不断重复,减少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概率。
5.巧用教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挂图是常见也最容易理解的教学辅助工具,与教材内的插图类似,它们均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材重点内容或者较难理解知识点进行绘制,因为它取之于教材,所以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利用挂图、插图,能够增强学生视听体验,利用直接的视听感受建立同大脑思维间的有效链接,带动思维活跃性的有效发掘,促进思维抽象化向具象化的快速转变,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锤炼学生甄别能力,拓展学生探索欲望,挖掘学生记忆潜能。
6.观察要有记录。俗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观察的过程还是观察的结果,都需要实时完整地记录下来,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逐渐模糊,但是记录可以长久保存,通过记录还可以分析观察失败的原因。所以实时记录观察现象及结果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现场示范,培养观察能力
课堂上现场示范的教育效果最为直接明显,它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观察要点,提升观察能力。但是有一个前提,学生必须紧跟教师示范步伐,注意实验细节,这样才能抓住实验重点,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感官上的认知,方便后续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抓住观察重点:第一,示范动作要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力求展现清晰的实验情况;第二,介绍清楚所需实验器材的名称、作用、结构、实验原理及实验注意点;第三,注意讲解实验重点,可以边进行边讲解,也可以实验前或实验后讲解,不管何时讲解,目的都在于让学生关注观察重点,积极思考,发现实验根本特征。
(五)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创造思维
观察不仅仅是感官上直观地去观察,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六)开展课外观察活动,强化观察能力
学校除了安排课堂上生物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利用周末时间或其他课下时间带学生去野外实地观察。书本上的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自己体验寻找及制作实验标本、观察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其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栽种植物进行各种实验,以接触到最基本的现场材料,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样也可以发掘学生兴趣,提升其观察能力,帮助他们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观察力是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必备技能之一。当今中学生处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必须拥有超强的观察能力及整合分析能力。所以当代教育体系也应相对调整,把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只有学生具备过硬的能力,才能承担起推动时代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天文.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9(7).
[2]曾宪亮.浅议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3]杨晓彤.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 2010(8).
[4]杨安才.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5]邓小华.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1(22).
[6]郑洪清.怎样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5(19).
[7]郭春.中学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識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
[责任编辑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