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乐平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教学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教师读题,学生想象—手势比画—画出图形。
(1)从一点A引出一条直的线,长度为100米,想一想是什么图形,用手势比画一下,再画出这个图形。学生完成反馈后,教师出示图1,板书:线段AB。
图1
(2)从一点A引出一条直的线,长度是无限的,想一想是什么图形,用手势比画一下,再画出这个图形。学生完成反馈后,教师出示图2,板书:射线AB。
图2
●教师读题,学生想象—手势比画—画出图形。
从一点A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引出两条射线,想一想会形成什么图形。先用手比画,再画出图形,最后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完成反馈后,教师出示图3、图4,并出示角。
图3
图4
●教师读题,学生想象—手势比画—画出图形—再次想象。
从一点A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引出两条射线,但要与图3或图4不一样的方向,请学生想一想会形成什么图形。先用两只手比画,再画出图形,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还可以画出不同方向的射线组成角吗?如果要画出来,会是怎么样的?学生完成反馈后,教师出示图5。
图5
观察图5中的这些角,想一想,这些角都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有同学问你,什么叫作角,你会怎么回答?进而引导学生得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教师请学生看课本,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标记符号,并在自己刚才画出的几个角中,标上角的记号。
请学生画角,每人画三个大小不同的角,边画边说,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上面角的再认识的教学中,强调了概念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想象、操作、比较、概括的活动中,认识角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