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林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文化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在新时代语境下,学生文化信息获取、接收与传递呈现出极强的开放性。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影响下,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有利于舞蹈编导专业融合不同国家的舞蹈元素创作舞蹈作品,继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新思潮的涌入是我国民族及传统舞蹈文化遭到冷遇,不利于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此,文章分析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并探究舞蹈编导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创新;文化内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9-0-02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西方社会文化不断涌入我国。部分营销平台大力宣传西方的文化及思想,这些信息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快速传播,激起全面讨论的舆论热度。高校学生虽然具备正确的政治认识以及较高的道德水平,但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而产生动摇。在推崇西方文化的大环境下,舞蹈编导教学需要维持自己的一贯原则,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舞蹈文化为己任,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舞蹈编导的文化内涵,使我国传统舞蹈文化重新焕发生机,继而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1]
一、舞蹈编导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一)提高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历史记忆价值
我国传统舞蹈文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及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积累了先人的智慧与经验,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综合体现。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及本土的情感,继而提高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历史记忆价值。
(二)丰富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方式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外文化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可否认,西方舞蹈文化中有较多的可取之处,但外来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流文化,对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高校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导致舞蹈文化传承渠道受阻。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能够使学生了解并喜爱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继而自觉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2]
(三)增強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审美愉悦性
我国优秀的舞蹈作品浩如烟海,有极强的包容性,并具有特殊的艺术内涵。但传统舞蹈的形式、内容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当代社会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方式相差较大,不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审美观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通过现代化方式演绎传统舞蹈作品,能够提高传统舞蹈文化的审美愉悦性,使学生在改编与表演中感受传统舞蹈文化的魅力。[3]
二、舞蹈编导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巧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学生舞蹈编导理论知识
舞蹈编导理论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多,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为此,如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利用形式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抽象、笼统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舞蹈编导所需的技巧。
首先,微课的核心为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习题及拓展性资源视频,具有直观简洁、时长短、主题鲜明的特点,能够将抽象且复杂的概念拆分成多个要点。教师在运用微课技术时,一方面要注重微课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教师可以学习“雨课堂”的使用方法。雨课堂是一个内置在PPT内的插件,通过将复杂的信息技术融入PPT和微信平台以实现智慧教学过程。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将带有慕课视频、习题、语音等教学资源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在授课准备阶段,学生利用手机扫码进入本次课程,此时教师手机成为PPT播放及控制其他操作的“遥控器”。在正式授课阶段,雨课堂设计了实时答题、弹幕互动、随机点名、课堂红包等模块,为师生互动提供完美的条件;课后,教师将教学资料和习题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巩固知识。[4]
最后,高校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的设计原则为“小台阶、高密度”。教师首先要根据划分好的学生层次,判断学生的基础能力与知识接受情况,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阶梯性学习思维进行科学设计,分层投放目标,实现目标的精准切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分配合理的任务。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投放教学资源,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绘制成动态思维导图,首先出示思维导图总体框架,学生自主复习并进行填充,接下来出示完整思维导图,学生对比,进一步复习遗漏知识点。[5]
(二)依托企业项目,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
学校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长期的影响下,学生已经对所熟悉的环境产生“审美疲劳”。舞蹈编导学习需要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继而转变为舞蹈作品创作的素材。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承接企业的商演等活动,不仅为本专业提供实践的机会,还需要鼓励学生从音乐选择出发,融合各种艺术元素创作舞蹈作品,组织排练,形成表演方案。同时,开展评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初选,教师评定后与学校进行沟通,学校进行最终评选。商业过程可全程录制直播,观众自由评论,教师以观众的意见开展差异化教学。此外,所获收入可用作团队奖励,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该活动将舞蹈编导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在表演中能够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6]
三、凸显舞蹈编导教学文化内涵的策略
(一)以民族舞蹈为载体,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从社会科学角度来看,文化是一种复杂且抽强的概念,可理解为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习惯、常识、习俗等。文化无高低贵贱之分,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特征,所形成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学生对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会有一种不自觉排斥的心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文化融合程度的提升,我国文化艺术市场对于具备跨文化能力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跨文化能力是指基于对本国及本土文化的自信,尊重、包容、接纳其他地域及国家的文化,是学生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舞蹈与文化具有极强的逻辑关系及内在联系,舞蹈是文化的载体,而基于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礼仪、交际风格等也会渗透至舞蹈中,如果脱离舞蹈形成的文化背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舞蹈编导知识,则会导致舞蹈编导教学缺乏育人价值。同时,民族舞蹈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为此,舞蹈编导教学需要以民族舞蹈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7]
例如黎族的竹竿舞,又被称为“打柴舞”,黎族人民在山上居住,在打柴的过程中会遇到野兽,聪明的黎族人用竹竿驱赶野兽,久而久之,演变为黎族人的舞蹈。竹竿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黎族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黎族歌舞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了黎族人民勇敢坚定的思想,照出了黎族人的时代生活与民族风情,是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历史更加生动。竹竿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而且是黎族人在历代的生活实践中總结出来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竹竿舞的相关资料,并对比各地区竹竿舞的异同,了解竹竿舞的形成背景以及艺术价值。
(二)整合艺术元素,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
舞蹈与音乐天然具有联系性,也是高校学生在舞蹈编导中必然需要考量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内容,如道教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等,通过音乐让学生获得文化的灵感,融入舞蹈编导当中,提升学生舞蹈编导的兴趣。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相声和戏曲的再次火热,舞蹈与戏曲音乐的融合日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融入戏曲音乐与舞蹈创作当中。
四、结束语
创新是舞蹈编导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是舞蹈编导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为此,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并通过整合艺术元素,以民族舞蹈为载体,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及跨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卞海凤.试析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20(06):133.
[2]李文婷.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新与文化内涵[J].戏剧之家,2020(08):161.
[3]陈岑.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9(34):173.
[4]张玉婷.试析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J].戏剧之家,2019(28):87-88.
[5]吴骏.高校舞蹈编导教学的文化内涵研究思路总结[J].艺术评鉴,2019(14):137-138.
[6]朱海洋.多元视角下高校舞蹈编导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9(07):87-88.
[7]郑朝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新与文化内涵[J].黄河之声,2019(0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