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重视,在很多高校中陆续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其中就包含了各类音乐课程;而在这些音乐课程中,识谱教学是一个基础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其他音乐技能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本文中,笔者对识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识谱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非艺术专业;识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2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重视,在很多高校中纷纷开设了各类公共艺术课程供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选择学习。在这些艺术课程中,音乐类课程是一个主要的构成部分,而识谱教学则是当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它包含了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等内容,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识谱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识谱教学的主要的目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识谱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乐谱当中各种音乐记号和音乐术语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对乐谱中旋律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情感等内容进行基本的分析,同时还能够使她们掌握视唱乐谱中旋律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较好的识谱能力后,就能更深入地体会音乐旋律的美。所以说,通过识谱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分析和感悟,对她们的音乐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而识谱教学可以为她们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培养她们的艺术实践能力。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要想感受音乐的美,就必须要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而音乐的旋律往往通过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识谱的过程可以将书面上的乐谱转化为声音的形式,这个转化的过程就需要通过艺术实践进行。在识谱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乐谱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乐谱中相关理论知识的感悟和体验;在这个实践过程当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2]
(三)有助于其他音乐技能的学习
识谱教学可以让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打好音乐基础,为学习其他相关的音乐技能做好准备。在任何一门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中,都会涉及识谱的内容;比如:在声乐演唱学习时,首先是要认识歌谱,只有将歌谱准确地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地进行歌曲的演唱;在器乐学习中,也只有先认识器乐谱才能很好的进行演奏练习。通过识谱教学,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掌握好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为学习其他相关音乐技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识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参与实践不够自信
在识谱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不够自信;有的学生是不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每次抽查时会不太愿意参与展示,而有的学生是在实践展示时很紧张,声音很小声。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学生自身性格较为内向,不够自信;这些学生很少在众人面前发言,更不敢在别人面前进行音乐实践的展示。第二个原因是学生的基础薄弱;在识谱教学中,所有學生都来自非艺术专业,除了少部分学生在大学前曾经有过音乐知识学习经历,其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初次接触识谱的学习。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没有相关的音乐基础,所以很没有自信,总会担心自己如果表现不好会被别人嘲笑,不敢参加实践。以上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这些学生参与实践时缺乏自信,所以参与课堂的实践就少,也没能很好地通过实践巩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在识谱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置合理与否对教学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而在一些识谱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的情况。
首先,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在识谱教学中主要包含了乐理和视唱的内容,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视唱的训练,即教会学生怎么唱出旋律,并没有将乐谱中的乐理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或者只是简单地提示一些概念,而不做具体分析;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相关的乐理知识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对乐谱进行深入地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的教师将识谱简单理解为视唱,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把乐谱中的旋律按准确的音高、节奏唱出来就可以了;其实,视唱就是指对乐谱的一个阅读能力,它要求视唱者没有经过特别的准备,就能够对新的乐谱进行读谱并演唱的过程,它是识谱学习的较高阶段,必须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乐理知识的基础之上。
其次,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主要是出现教学计划内容设置过多的情况,导致老师在教学中无法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预估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出发点想让学生多学一些内容,但是由于学生的原有能力不足,在学习中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老师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原教学计划的进度,在教学中讲课进度较快,对知识的分析不够深入,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好相关的识谱知识,也无法为她们学习其他音乐技能打好基础。
(三)教材的选择不够恰当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识谱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就必须合理体现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识谱教学中,有的老师选用的教材对于识谱知识的设计过于简单;比如:教材中只介绍了简谱和五线谱中的基本音符、节奏的知识点,而乐谱中常出现的表情术语、力度术语、装饰音等内容都没有涵盖到。这样就会导致老师根据教材进行教学中,忽略掉一些相应的音乐术语和音乐记号的教学讲解,学生在学习识谱知识时也会掌握得不够全面。主要的原因是:有的教材在设计时为突出内容的丰富性,而将识谱知识进行了简化,将更多版面放在其他版块,所以就出现了识谱知识设计不全面的情况;而老师在选择教材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用的效果不理想。
(四)教学方法较单一
在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识谱教学的识谱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较单一的情况。有的老师在识谱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老师进行知识点讲解介绍,学生听记、跟唱的形式。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有的老师在过去的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现在面对非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没有及时将原来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较为单一,也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识谱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识谱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可以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展示;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也让她们在团队合作展示中慢慢树立自信心。其次,老师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要注重发现她们的每一次进步,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她们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首先,老师要设定好教学内容;在识谱教学中,老师要把识谱相关的知识点都融汇到课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乐理与视唱内容的设置。在识谱教学中,应该注意让学生在掌握好乐理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视唱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她们掌握识谱的能力。其次,老师要做好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既要考虑到识谱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和教学的总体目标,也要根据本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识谱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识谱教学中,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老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根据识谱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材。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情况和识谱教学相关的知识点设置情况,特别是教材中选用的乐谱要难易适当,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专业特点。其次,教师可以自编教材;因为在自编教材时老师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材内容,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利于老师开展教学。
(四)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识谱教学中,老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音高时,运用柯尔文手势来引导学生对音高概念的辨别,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更好地掌握音高概念,区分音的高低。在讲解节奏时,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当中的声势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声势动作当中更好地体会节奏的特点,加强对节奏的记忆和领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趙苏.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八)——变谱为声的视唱(奏)练习[J].中国音乐教育,2017(08):44-47.
[2]覃启宏.中小学识谱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