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仪式音乐端鼓腔的文化价值

2020-10-09 10:04白洁
艺术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

白洁

摘 要:微山湖的端鼓腔是一种集音乐艺术和祭祀礼仪方式于一体的曲艺品种,具有鲜明的仪式音乐特征,其特点粗犷豪放、独具湖区特色。端鼓腔以祭祀的礼仪方式、戏剧性化的表演形式、曲艺式的说唱语言,追溯了微山湖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历程、保留了社会风貌及风土人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弘扬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端鼓腔;仪式音乐;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02

在微山湖地区,“端鼓腔”又名“又名端鼓戏、端供腔、打端鼓、端公腔”是一种民间的仪式,以其伴奏乐器——端鼓而得名。端鼓腔现已选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15年5月,“端鼓腔”又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举公示。端鼓腔以原始的艺术形式,承载了湖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保留了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的见证,研究端鼓腔能很好地弘扬和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1]

一、端鼓腔的基本特征

关于端鼓腔起源,至今没有热发现任何文字资料的记载,这个湖区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旧时渔民大都没有受过教育,识文字者极少有关,端鼓腔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更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意义和保护价值。一开始端鼓腔只是渔民为了祈福举行的敬河神仪式上所唱念的“咒语”后来逐渐增加神话故事,变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可以说哪里有渔民,哪里就有端鼓腔。[2]

端鼓腔得人伴奏乐器就是端鼓,并因此而得名。端鼓为圆形单面鼓,羊皮蒙面,大小如同蒲扇,有一个约10厘米的鼓把,在鼓把的末端,有一个大铁环,拴着三个小铁环,每个小铁环上又有三个小铁环——谓之“九连环”,另外还有一个大约20厘米长的鼓条,演奏的时候,一手执鼓,另一个手有节奏的用鼓条敲鼓,并有节奏的晃动鼓把,反转鼓面,铁环敲击声哗哗作响,十分悦耳,端鼓也是端鼓腔表演中的唯一乐器。渔民在水上生活中,娱乐生活是非匮乏,在春节祭祖、续家谱、敬“大王”以及祭祀端鼓腔的保护神“唐神会”的仪式中应用的一种地方戏种,通过其与娱乐功能起到维系渔民情感的丰富其生活的作用。因演出前要设坛摆供,又称之为“端供腔”。表演端鼓腔的艺人被人称为“端公”为男性,表演形式以唱为主,一唱众合,领唱的旋律变化較多,腔调自由,合唱的部分声部单一,形成固定的曲牌,比如《白神赴号》《下河调》等。除了祭祀仪式外,因为一般开坛后都要演唱三天三夜,所以,端鼓腔的剧目中也有历史和神话体裁,例如《刘文龙赶考》《张朗休妻》《魏征斩小龙》等。[3]

二、端鼓腔在民间仪式中的应用

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有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端鼓腔是湖区人民用来敬神的仪式,有一定的巫术成分,端公不是神而是“神”与人之间的使者,端鼓腔的仪式表演有很深的象征意义,是一种娱神娱人的表演,是特定群体或文化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和过渡,强化秩序和整合社会的方式。承载着湖区的生活方式,保留着整个湖区的历史文化。

端鼓腔在续家谱仪式和祭祖仪式中的应用:

(一)祭祖仪式

祭祖仪式是宗族得以维持和延续的重要手段,当地每年都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祖仪式,随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祭祖仪式的规模越来越大,场地越来越大,祭品越来越丰富,过程越来越复杂。当地渔民对一年一次的祭祖非常重视,因为渔民的生活非常凶险,渔民希望自己能得到祖先的保佑,所以,祭祖不仅仅是急死自己的祖先,还包括神灵,比如:“家神”“唐神”“大王(当地的一种蛇)”等。祭祖仪式,增强了宗族的内聚力,了解了祖先以及有关神灵的密切关系,使宗族得到了维系和发展。[4]

(二)续家谱仪式

续家谱仪式,是一个宗族数年才举办一次的狂欢的盛宴。原来的时候在湖中举行,由一个大船连接许多小船,现在多在湖边开阔的陆地举行,一般集中在春秋季节,以农历的三月份最多,根据家族的规模,一般2到3天,有的甚至持续4天。五年“小敬神”,十年“大敬神”。在仪式中,由一个家族的族长负责组织仪式,家族成员参加,邀请其他外村的同一家族的亲戚赴宴。邀请前去神棚观看演出,加强和渔民之间的村与村之间的部落的联系。

(三)演出环节

整个仪式袋大概有四个环节“开坛起鼓”“请神进棚”“上供演唱”“拜坛送神”。

开坛是端鼓腔正式开始的一个号令,在一声“开坛”号令之后,立即鞭炮齐鸣、鼓乐声响。众人依次参坛,跪拜,祈祷仪式。端鼓腔的伴奏乐器端鼓,是由四、六、八、十面端鼓进行同步敲击所敲击的鼓套有很多套,他们的名称如下:[魁星点元] [凤凰单展翅][白鹅亮翅] [黑驴尥蹄] [老鸹登枝] [凤凰双展翅][鸭子讨食] [鸳鸯戏水] [鲤鱼窜滩][货郎进庄][老鼠嗑牙][和尚撞钟][浪格浪][搬倒桩]等18套之多。鼓点各种敲法,轻重缓急何有不同。祈祷祭祀中,展鼓不停地敲奏鼓声。按照不同的仪式用途,有不用的套路,比如渔民祈祷风调雨顺的“打生产”,续家谱仪式中,就由本组族长“唱家前”,“家前”就是祖先,内容就是讲述祖先逃荒要饭的艰难谋生的经历。端公手持端鼓边走边唱,“走灯”仪式祖先的灵魂招来,保佑参坛的子孙。唱家前结束后,族人跪拜,磕头谢过。[5]

请神进棚时,族人把自家的神像交于端公在内坛挂上,有各家族的长房子孙向神灵行礼,俗称“拜五方”,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拜完之后,磕头致谢。在这个环节中,端公就是人与神之间的连接者,与祖先和神灵连接,把子孙的贡品和愿望传达给众神灵,起着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作用。请神进棚是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换上有猪头的贡品,端公给众人请来的神像开光,以趋吉避凶,有的地方甚至用更加极端和虔诚的“拉刀子”——人血祭神。“拉刀子”之前,显示在祖先面前占卜,手持月牙刀,边唱边跳,进入癫狂状态后用月牙刀划破自己的手臂,类似于原始巫术,和傩戏有相类似的成分。[6]

当以上环节结束后,就开始拜坛送神,称为“了坛”。在神像出棚前,由坛头剪出一个“脚神”,并放在长凳上,用刀将其砍断,称为“斩脚神”,寓意没有了看管的脚神,祖先和神像可以出棚。人们把放鞭炮迎接众神回家,放置在家中的神龛中,保佑族人平平安安。

另外,端鼓腔的演出还应用在“唐神会”,“敬大王”等仪式中,环节也大致相同,只是因为目的不同演出的曲目和环节稍有调整。端公艺人大都多才多艺,端鼓腔表演时会场布置所需的剪纸、年画以及表演用的羊皮鼓都是艺人亲手制作,端鼓腔中反映帝王将相、民间百姓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7]

三、端鼓腔的文化价值

仪式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象征,社会各个群体以来活动都离不开仪式,是人类生命意志和生存意识的体现。 民间仪式音乐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音乐学,民俗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的一个综合研究。中国民间仪式音乐在传达文化信仰观念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是道德体系具体内涵的表现。端鼓腔是渔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真实地再现了微山湖湖区人民寻根的文化诉求,承载着渔民重大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是微山湖区历史文化的见证。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戏曲·曲艺编辑委员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欧兰香.鲁西南端公戏源流考[J].中国音乐学,2010(01):75-79.

[4]辛翠.微山湖端鼓戏艺术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张玉柱主编.齐鲁民间艺术通览[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6]魏靖.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J].西部学刊,2019(11):52-56.

[7]胥国红.微山湖端鼓腔音乐体裁以及渊源的探究[J].中国音乐,2011(04):111-114+118.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处理
论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口头传统的文化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尚氏锔艺》的文化价值浅谈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声像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