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2016-11-21 00:15但智军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6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市场经济

摘 要:从思想的解放到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飞越,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随之而来又引发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虽然市场经济发展了,但是与之而发展的文化价值引导却不能够很好的协调甚至是相互促进,导致主客观原因产生的问题接踵而至,使得市场经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紊乱和恶化的情况。因此去探讨文化价值引导下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义利观;市场经济;文化价值

在1970年到1980年之间的十年间我国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进入了它的旺盛期,处于这一阶段从真理标准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思想解放问题和文化价值观问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梳理,从思想的解放到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飞越,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随之而来又引发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虽然市场经济发展了,但是与之而发展的文化价值引导却不能够很好的协调甚至是相互促进,导致主客观原因产生的问题接踵而至,使得市场经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紊乱和恶化的情况。因此去探讨文化价值引导下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内涵

就我国的传统义利观而言,其中最为核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并将诸子百家的理念和观点融入其中,对当前市场经济具有较好的引导意义和价值。而且传统义利观的优势在于与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连接,详细来分述中国传统义利观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

1.“义以建利”,“义”是孔子强调的核心,强调“利”的前提还在于“义”,物质的追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前提是合理合适的,人人均有追求的权利,但是问题是必须建立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进行,否则将不符合“义”的前提概念,在孔子眼里,“义”和“利”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做好了“义”,自然而然会引来“利”。

2.“以义制利”,人们如果不断地追求个人利益,终究会导致人性的腐化和败坏,如果人人而为之,最终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一旦私欲萌生的时候,不能使用极端的方式进行阻碍和阻隔,而是应当利用自我内心中的调解按钮作以化解。换言之,我们推行“以义制利”是从道德层面上进行约束的,而不是采用极端的压制行为。

二、当代市场经济中的义与利

1.市场经济是受义利约束的市场经济。如果将“义”与“利”放置于市场经济下来进行分析,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内涵与概念。以往的“义”逐渐有了多层次、现代意识的解释,主要是体现公平与公正的价值理念,必须将目光放长远,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利”也随之产生了新的解释和概念,可以说是变得更加的合理和科学性,主要的定义是在市场经济下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获取。如果我们将道德与法律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网,那么位于这个网下的经济主体们在进行经济利益的追寻时多多少少是有一定的衡量的,而这样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市场经济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到此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利益和义均是要考虑的两大关键因素,要想追求更多的利益就必须是在义的扶持和引导之下,反过来对于义的合理使用又会作用于利益的不断追寻和获取。利益当然很重要,如果没有利益的趋势,市场经济也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位于各个经济主体下的个体也不会有更大的动力来推动和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动力,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不讲求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加大地损坏市场经济这张巨大的网,造成市场经济发生腐化和溃败。

2.市场经济是法律约束下的市场经济。“传统义利观中的“义”一般指的是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自内而外的自我约束,强调的是自我的修行。但在市场经济视野下,“义”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那就是除了道德的约束以外,“义”还包括着法律的强制规范。道德和法律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要说起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但是从大体层面来说,道德主要是从精神境界给予一定的引导,而法律则不同,主要是从约束和制约的角度而言的。换言之前者就是自律,后者则是他律。但是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均是为了让市场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秩序而奋斗。

三、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借鉴作用

1.“义利合一”,“先义后利”是企业行为的准则。“‘义利合一,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层次,其内涵是企业的经营发展以获取利润为目标,但应以不损害社会的利益、顾客的利益为前提;深层次的含义是不自私,自觉做符合自己与他人利益的事情。”就企业自身而言,在进行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准则牢记于心,并且作为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虑,将顾客放在首位,换取顾客的信任,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一信条带给企业不同方面的利益和价值。但是问题的实质是,在诸多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义和利往往容易发生一定的冲突和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大局利益和自我利益之间的一个权衡。换言之,如果做不到二者同时协调,那么就先选择义逐步再追求利。一定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将这一观念与顾客信条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许许多多的企业仅仅是从追求经济利益的角度来与顾客发生联系的,如果按照这一模式来说的话,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缓和。如果将“先义后利”这一信条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与文化经营中的话,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从制约性的角度出发而言,而是从精神层面也就是道德的影响角度出发的。

2.“义以建利”,是企业的经营之道。综合分析传统义利观中的义和利,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互相制约、互相牵制、互相影响,协调共进。如果单纯地去追逐利,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有时候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在追寻义的道路上来完成利的目的。“对外来说,包括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企业外部关系;对内来说,包括企业管理者与员工、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的企业内部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了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社会才能稳定,企业才能在一个平稳健康的环境中经营发展,获取“利”才成为可能。”

3.“言而有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从以往的义利观角度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诚信”,而“诚信”也因此构成了义利观的主要指导理念和方向。如果企业可以将诚信作为企业的基本信条和发展文化,那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并会由此而生发出更多的企业价值和企业荣誉,这些荣誉将促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逐渐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诚信,那将一事无成,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也丧失了诚信,那么终究会瓦解。诚信是企业荣誉的载体和重要支撑,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引导,在无形之中可以推动企业的进步和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增进,如此一来,才会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优良的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文化影响力。那么企业的这种诚信机制将要如何演变呢,企业的诚信是面对于客户而言的,以诚信对待客户就会收获客户的信任。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稳定,对于“义”和“利”二者关系的关注将一直会持续,一方面对于经济秩序和发展方向具有高屋建瓴的引领,另一方面对于市场经济下的各个层面的主体企业来说都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传统的义利观可以说是我国深邃文化酝酿的一部分精髓,值得我们去吸收和鉴赏,只有融入到当下,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才会再一次地焕发它的生命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书正,范春英.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J].管子学刊,2007(1).

[2]甄尽忠.儒家“义利观”与现代企业经营[J].企业研究,2007,(9).

[3]吕英,王正斌.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4).

[4]林嘉华.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借鉴作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5]林嘉华.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借鉴作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6]林嘉华.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借鉴作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作者简介:但智军(1992.10- ),男,汉族,籍贯:陕西汉中,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