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动力、机理与路径

2020-10-09 10:56杨懿时蓓蓓
湖湘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融合发展

杨懿 时蓓蓓

摘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旅游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特定产品领域,对于健康旅游产业形成机制缺乏系统阐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切入,审视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表明:外部政策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推力以及内部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的拉力是促进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健康旅游通过“健康+旅游”嵌套和“旅游+健康”嵌套两种模式形成融合发展的初级形态,进而通过学习模仿和自我调节,形成稳定的健康旅游业态;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延伸性融合和渗透性融合两种路径,具体可分为资源延伸、功能延伸、服务渗透和技术渗透四种类型。

关键词: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融合发展;健康服务业;旅游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0)05-0126-10

一、引言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今中国,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消费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亚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威胁愈发严重,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最大产业,旅游服务业位居第二,共占全球GDP的22%。原国家旅游局预测显示,2020年中国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分别达到7万亿元和8万亿元。

健康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健康旅游包括医疗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森林旅游、养生旅游等,关于其概念界定是研究的热点,但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存在三种观点:一是目的属性,强调健康旅游是以“维持和促进健康”为目的(王赵,2009[1];张维艳,2009[2];胥兴安等,2011[3];何梅青,2013[4]);二是技术属性,认为健康旅游的发展需要依赖医疗保健技术和设备(Goodrich,1994[5];何梅青,2013[4]);三是集合属性,认为健康旅游是一种复合型的旅游新业态 (郭鲁芳等,2005[6];陈静等,2009[7];薛群慧,2014[8])。总的来说,针对健康旅游整体研究较少,大多是医疗旅游、体育旅游、养生旅游等角度切入研究(高静,2010[9];刘晓明,2014[10];张智亮,2016[11]),且集中于影响因素研究和影响效应研究(王华等,2004[12];Vetitnev et al,2015[13];王艳平,2009[14];Chen,et al 2013[15])。由此可见,健康旅游产业理论研究缺乏整体性,且有关健康旅游产业形成机制研究较少,有待深入探讨。

本文从产业融合视域研究健康旅游,认为健康旅游产业是指以提升健康效益为目的,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通过资源共享、功能延伸、技术和服务渗透等方式,相互渗透、相互延伸,逐渐形成的融合型旅游新业态。研究强调健康旅游既源自于“旅游业的健康化”,也源自于“健康业的旅游化”(秦立公等,2012[16]),从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融合切入,全面、系统探究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理与路径,以丰富健康旅游产业的理论体系,为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性指导。

二、推动健康旅游业态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

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会受到产业外部环境和产业内部环境的共同刺激,形成融合发展的环境层,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维度。其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制度政策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政策制度决定了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提供稳定的融合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则为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刺激消费观念的升级。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对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产生推动力。内部环境则包括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两个方面,市场需求的重叠,加强了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促进了融合发展;产业内部的竞争,加深了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携手诉求,推动了融合发展。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对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形成拉力。

在外部推力和内部拉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层,主要由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的内容构成,包含四种对融合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技术、服务、资源和功能(如图1所示)。

(一)政策制度提供融合基础

有关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将对二者的融合产生推动力,决定融合的层次与水平。如今,追求健康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热点话题,在快速的工作节奏、污染严重的生活环境、长期压抑的社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民众面临亚健康状态及各种慢性病、传染病等健康问题,人们对于健康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高要求化。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出台,我国健康旅游产业迅速发展。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对康养旅游进行定义,并提出建设要求[17];2016年4月国家林业局印发《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提出推进生态旅游业、健康疗养、假日休闲等生态服务业发展[18];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19];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开发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路线,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20]。上述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度是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进行融合的基础,为健康旅游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环境。

(二)经济发展刺激融合发展

经济发展为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提供了物质保障,刺激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消费向更高层次发展。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会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不单指经济量的增长,还包含着经济质量的提升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由此可见,经济发展除了有利于财富在量上的积累,还有助于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二者最为明显的关系是民众的消费倾向会随着经济发展产生阶段性变化[21],而人們对于旅游和健康产品消费,实际上是种高层次的消费,是对于精神愉悦、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等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无论是对于旅游业来说还是对于健康服务产业来说,经济发展都是重要的推动力。旅游产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此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表现为随着其收入水平提高不断增加对于旅游和健康消费的需求;需求市场的扩大,则会刺激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产业产品的供应。二者面对的需求市场的重叠进一步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断刺激二者之间的融合,健康旅游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

(三)市场需求拉动融合发展

市场对于健康和旅游的多元需求使得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不断加强,促进了二者融合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 “吃饱穿暖”,而是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健康和旅游需求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需求出现重叠。如在银发市场中,老年消费者希望可以参与旅游活动,增加生活的趣味性,同时也希望自己身体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旅游业在开发“银发”市场的同时,开始考虑添加医疗保健元素,而健康服务业在为老年客户服务时也开始融入旅游要素;在体育市场中,运动爱好者萌生出在不同环境参与不同体育活动的想法,一边看世界一边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于是旅游业开始为设计各类体育旅游项目,健康服务业为运动爱好者提供服务时也增加旅游功能。健康需求与旅游需求联系的日益紧密,使得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各自的目标客源群体实现双向流动,进而出现了二者的交叉融合,实现了市场共享。市场共享使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互利双赢,获得叠加之后更大的协同效应。它有两种实现渠道:一是自发实现,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地进行融合;二是引导挖掘,政府和旅游企业察觉到健康旅游巨大发展潜力,投入资金、技术,对市场进行挖掘。

(四)产业发展催化融合发展

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都属于服务产业,都面临着竞争激烈、资源紧缺、供需不平衡等发展压力,这种压力促使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不断融合,实现增值,缓释压力。旅游业内部产品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监管不到位和入行门槛低等原因,导致旅游企业之间出现大量恶性竞争,市场乱象层出不穷,如低价竞争、黑导游宰客、强迫购物等问题频频发生。旅游市场逆向选择问题十分严重,劣质旅游商品开始充斥整个市场,旅游企业处于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承受巨大竞争压力,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同样面对严峻现实,如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服务资源供给不足、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健康服务业发展压力也随之加大。[22]对于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来说,面临不同的发展压力,压力迫使它们携手同行、融合发展。对于旅游业而言,借此可将发展空间拓展到健康领域,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减轻同质化竞争压力。对于健康服务业来说,与旅游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产品形式,弥补资源供给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庞大需求市场的压力。二者皆可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成为高增值性、高层次性、高技术性、高知识性的现代服务业。[23]

三、健康旅游的业态嵌套融合与扩散普及机理

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受到环境层的政策制度、经济发展的推力和需求市场、产业发展拉力作用,在融合层进行融合。二者的融合是从旅游产业内部和健康服务业内部分别产生,可以抽象为“健康+旅游”嵌套融合模型和“旅游+健康”嵌套融合模型,分别表示“旅游业健康化”和“健康服务业旅游化”的融合过程。该模型是对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态的抽象,根据产业融合演变规律,处于初期健康旅游业态形式时,通常表现为个体业态。在经过扩散普及过程不断扩大规模和深化功能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健康旅游业态(如图2所示)。

(一)健康旅游的嵌套融合机理

健康旅游嵌套融合模型是对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部分的模型化。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重叠部分存在嵌套关系,这种嵌套关系描述的是在融合过程中的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主次关系,对应的是融合业态个体层面,所嵌套的是单个旅游企业或健康服务企业的经营形态和产品形态。嵌套模型分为两种,分别为“旅游+健康”嵌套和“健康+旅游”嵌套。

“旅游+健康”嵌套。该模型可以分为里外两层,外层是旅游企业经营形态、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综合,里层是健康服务业所提供的经营形态、健康产品或服务的综合。此模型表示由旅游业主导生成的健康旅游个体业态,通过市场延伸、资源开发、技术渗透等方式,将健康服务业的某种技术、产品、管理、服务等引入到旅游业态中,实现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如温泉度假酒店的出现,酒店是旅游业中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酒店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住宿服务。温泉沐浴具有舒缓疲劳、润肤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医疗机构会利用温泉水资源治疗心脑血管、皮肤干痒等病症。因温泉的独特吸引力,温泉度假酒店设立温泉部门,发展温泉旅游,吸引游客到访,成为酒店重要收入来源。现在温泉度假酒店在保留传统酒店住宿功能之外,依托温泉资源开发康体保健、观光游乐和科普教育等旅游模式,焕发新的生命力。此外“旅游健康化”还体现在酒店健身俱乐部、SPA服务、食疗服务等业态兴起、旅游目的地的健康管理模式融入等等。

“健康+旅游”嵌套。此模型外层是健康服务业的经营形态、产品或服务的综合,内层是旅游业的经营形态、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这种模型表示的是由健康服务业主导生成的健康旅游个体业态,健康服务业在其原有业态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功能或市场的延伸,将旅游某种元素融入到健康服务业中来,通过管理、技术、服务等方式不断刺激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如中医药旅游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国的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传统中医药服务需要患者去固定的医疗场所接受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与旅游形式结合,使得患者接受服务过程变得更加舒适和具有趣味性,患者可以前往环境优良的地方享受药食同源健康餐、泡中药温泉浴、参观中医博物馆、传统制药流程等,健康服务因旅游变得多元化。此外“健康服务旅游化”还体现在医疗观光服务中心、游轮医疗体验中心等业态。

(二)健康旅游业态的扩散普及机理

健康旅游嵌套模型表示的是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业态的初级形态,它需要经过扩散普及,不断自我完善,最终形成稳定的业态。新的个体业态出现,若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行业认可后被学习模仿,不断自我调整优化,最终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稳定业态,此过程称为业态的扩散普及(如图3所示)。

健康旅游个体新业态的出现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尝试,它契合了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环境要求和市场需求,能够带来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它逐步被旅游业和健康服務业认可,会引起行业内其他企业纷纷学习效仿,使得新业态的规模逐渐扩大。企业之间的学习效仿并不是机械式模仿,会受到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和目标市场需求影响,各企业对最初的模式不断地进行调整,衍生出多种版本健康旅游业态。需求市场会对这些不同版本的健康旅游业态进行检验筛选,在与市场需求的磨合之下,健康旅游新业态调整幅度和频率会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最终形成稳定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健康旅游业态。其中,健康旅游业态扩散普及的方式主要以模仿为主,可划分为完全模仿、改良模仿和多元模仿。[24]

完全模仿是指企业对某种健康旅游个体业态模式的完全效仿学习行为,是种“依样画葫芦”行为;改良模仿是指企业在学习某种健康旅游个体业态原有模式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改进而形成模仿行为,是种“锦上添花”行为;多元模仿是指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需要,将多种类似的健康旅游个体业态模式糅合后进行模仿学习的行为,是种“博采众长”行为。

健康旅游的业态扩散普及过程是个体健康旅游新业态借助模仿学习进行量的积累和质的深化的过程。从业态规模来看具有扩散性,是业态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形成业态量的积累;从业态与需求的契合角度来说具有波动性,是业态功能不断深化的过程,实现业态的质的深化。成熟的健康旅游业态需要一定的规模和契合市场需求的功能,才可以长久发展。

四、健康旅游产业延伸性和渗透性融合路径分析

健康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可以分为延伸性融合路径和渗透性融合路径。“旅游+健康”和“健康+旅游”两种嵌套模型都涉及延伸性融合路径和渗透性融合路径,只是主次有所差异,“健康+旅游”嵌套模型以延伸性融合路径为主,“旅游+健康”嵌套模型以渗透性融合路径为主。通过延伸性融合和渗透性融合,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产业边界不断模糊,最终促使健康旅游业态的形成(如图4所示)。

(一)延伸性融合增添功能和拓展领域

延伸性融合是指通过市场开拓、资源开发和功能延伸等方式,融合主客体被赋予了附加功能或具备了新功能,实现价值链延伸、竞争力增强,最终形成新业态。[25]因此延伸性融合强调的是产业在功能和领域上的拓展,是种“增加新价值”概念,可以分为资源延伸和功能延伸两种类型。

资源延伸性融合是指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之间通过新资源开发和资源再开发,实现彼此融合發展。因此,资源延伸性融合有两种方式:一是新资源开发,新资源不仅包括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产业内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也包括其他产业的资源,“新”是相对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而言。二是资源再开发,即使得原来的旅游资源具有“健康”的价值或原有的健康服务业资源具备“旅游”的功能。资源再开发,使得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实现资源共享,二者之间的需求市场出现重叠、产业关联也更加密切,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功能延伸性融合是指产业间因共同具备某种类似功能和作用或彼此之间功能可以实现互补,以此功能为融合切入点进行融合的过程,使功能作用得以加强,甚至衍生出新功能以提升产业效益。功能延伸性融合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类似功能的融合。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类似功能有很多,总的来说都具备“健康”功能。对于旅游业来说,为旅游者提供最优质旅游体验,使得旅游者身心得以放松,压力得以释放,也具备一定的“健康”功效;对于健康服务业来说,使消费者“变得更健康”是其目标所在,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健康服务。因此使得消费者获得“健康”体验成为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共同的功能,也是二者得以融合的切入点。二是互补功能的融合。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也具备各自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有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实现互补。旅游业通过提供消费者“非惯常环境”体验,使得消费者获得新奇愉悦的感受;健康服务业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时,有的健康服务对“环境”有特别的需求,有的“环境”有助于消费者的健康,例如森林疗养服务等。此时旅游业可以和健康服务业实现功能互补,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非惯常环境”,健康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服务,二者相互配合,实现融合。

(二)渗透性融合建立联系或深化联系

渗透性融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产业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技术和服务创新和运用等方式,使得不同产业之间在经营管理、产品研发、服务提供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形成新的融合业态的过程。渗透性融合强调的是不同产业之间在原有的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基础上建立联系或深化联系,可以抽象为不同面上点与点的连接,可以分为服务渗透性融合和技术渗透性融合两种类型。

服务渗透性融合是指某种产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将其它产业独特的服务技术、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加以创新运用,从而使得产业间联系密切,实现融合的过程。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都属于服务业,但是二者具备各自的产业特征,提供的服务技术、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等皆有所区别。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重视、国家对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旅游业逐渐注重“健康”元素的融入,服务成为“健康”元素融入的重要媒介。旅游业在传统的服务供应和管理基础上,将具有健康效应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运用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小至饮食方面的健康搭配,大至整个健康管理模式的运用。因此,服务渗透性融合成为旅游业增加“健康”功能的重要途径。

技术渗透性融合是指由于某种新技术运用,多个产业之间产生技术联系,使得产业逐渐融合的过程,或某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从其它产业引入技术加以创新运用,实现产业间融合的过程。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根据技术来源可将其分为技术借用和技术创新。技术借用方面,由于健康服务业对医疗健康技术依赖性较高,对医疗保健设备的要求也较高,受到医疗、生物等领域新技术影响较大。对于旅游业来说,可以通过引进健康服务业中医疗保健技术和医疗保健设备,为旅游者提供健康服务。技术创新方面,新技术的诞生及发展,为产业间的融合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对于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同样如此,新技术会为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提供新产品的技术支持、优化原有产品与服务、变革运营方式和经营模式等。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健康+旅游”模式出现,以网络为平台,健康旅游企业可以建立游客信息数据库,包括对其健康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记录,对游客的生活起居进行合理安排,提供营养餐搭配、健康检查、体育健身等项目。无论是技术借用还是新技术的运用,技术渗透性使得旅游业、健康服务业彼此之间通过技术得以相互交流联系,相互促进。

五、结论和展望

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系统探讨了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将其分为“旅游业健康化”和“健康服务业旅游化”两种类型,进而抽象为“健康+旅游”嵌套融合模型和“旅游+健康”嵌套融合模型,以探讨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健康旅游产业融合主要动力分为外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推力和内部市场需求、产业竞争的拉力;健康旅游融合发展的初期,个体新业态以 “健康+旅游”嵌套和“旅游+健康”嵌套两种形式融合发展,得到行业认可后,不断自我调整优化,扩散普及,形成规模进而演变成稳定业态;健康旅游产业主要融合路径分为延伸性融合和渗透性融合,具体细分为资源延伸、功能延伸、服务渗透和技术渗透四种类型。

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强调从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二维视角分析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为健康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此外,本文创造性地构建了健康旅游融合发展的嵌套模型,探索性地研究了健康旅游业态扩散普及过程,并归纳抽象出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丰富了健康旅游产业理论研究内容,对后续健康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研究有一定理论参考和借鉴价值。

当然,本文的研究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拓展细化,一方面,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研究,尤其是在推力和拉力的构成要素方面;另一方面,健康旅游业态扩散普及的具体过程以及延伸性融合和渗透性融合之间的关系等都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赵.国际旅游岛:海南要开好康养游这个“方子”[J].今日海南,2009(12):12.

[2] 张维艳,徐淑梅.我国医疗保健旅游发展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9(3):140-141.

[3] 胥兴安,李柏文,杨懿,等.养生旅游理论探析[J].旅游研究, 2011(1):40-46.

[4] 何梅青.健康旅游――青海旅游业深层次发展的新路径[J].财经界, 2013(24):35-36+122.

[5] Goodrich J N , Uysal M . Health tourism: a new positioning strategy for tourist destinations[M]. Global Tourist Behavior, 1994.

[6] 郭鲁芳,虞丹丹.健康旅游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63-66.

[7] 陈静,李健.旅游健康与健康旅游――基于旅游主题的视角[J].旅游研究, 2009(4):23-28.

[8] 薛群慧,蔡碧凡,包亚芳.健康旅游研究对象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 2014(6):78-82..

[9]高静,刘春济.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 2010(7):88-94.

[10]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14(5):187-192.

[11]张志亮.老年人养生旅游的公共性分析[J].旅游学刊,2016(11):100-110.

[12]王华,彭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旅游学刊,2004(5).

[13] Vetitnev A , Kopyirin A , Kiseleva A . System dynamics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health tourism demand: the case of Russian resorts[M].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5:1-6.

[14]王艳平.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四圈层结构研究——以辽宁省弓长岭温泉为例[J].旅游学刊,2009(1):33-36.

[15]Chen Y Y B , Flood C M . Medical Tourism's Impact on Health Care Equity and Acces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Making the Case for Regulation[J]. The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 Ethics, 2013(1):15.

[16]秦立公,吳娇,袁媛,董津津.旅游健康业现状、需求及“211”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2(2):85-89.

[17]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 051-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8]国家林业局.关于《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DB/OL].(2016-04-19)[2020-05-21]http://www.sdcyc.com/newsshow.php?cid=36&id=689.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DB/OL].(2016-12-31)[2020-05-21]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DB/OL].(2018-01-02)[ 2020-05-10] https: // news . cnhnb . com / sannong / detail/401671/.

[21] 马鸿亮.浅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2):58-59.

[22] 耿烽.健康服务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8.

[23] 张文建.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J].旅游学刊,2006(4):23.

[24] 杨懿.旅游业态及其演变机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25] 田里.旅游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6.

责任编辑:詹花秀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融合发展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