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0-10-09 08:51陈安富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陈安富

摘要 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对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十分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熟练地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具备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后续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等,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农村牧区做好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一、在教学中融入绘图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学习工具非常丰富,如地图、地形图等,这些都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答案或者知识点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地理中的图形学习比较具象和有趣,对于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使用绘图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陆地和海洋的内容时,要一边讲解一边引领学生绘制出不同洲的外部轮廓。通过讲解和绘制协同的模式,学生也就很容易记住各大洲板块的地形特点,并且可以很容易地绘制出图形。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情况有所把控。

二、借助启发式的提问模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借助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提问时主要是凭借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过于看重学生的答案。这种老套的提问模式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从“是什么”向“为什么”过渡。如果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回答出问题,教师也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联,要符合当地牧区的地理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牧场的牧畜数量太多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放牧和发展畜牧业?通过这样一层层的启发,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借助合理的课外拓展实践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将课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且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在心理上厌倦。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经历,借助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和引领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能力和素质,从多个角度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牧区模块的地理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也会结识一些优秀的人,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除此之外,学生也会对自己生活的牧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认识到不能够盲目地进行放牧,要保证放牧的科学、有效、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结合客观的农村牧区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