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丽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日益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布置作业、从网上搜集合适的教学资料,学生在微信群中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这些已成为教育的常态。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日益更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野。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在“互联网+”背景下,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思路的设计都在与时俱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要求。近年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便于“先学后教”的优势,逐渐出现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利用翻转课堂“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是探析的重点。
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问题答疑、写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 2015)。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乔恩·伯格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首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尝试将自己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供缺课的学生在家观看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两位教师大胆地进行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究,结果出人意料,不仅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还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2011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创办,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2011年后,随着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堂)的出现,全球范围的课堂反转模式兴起,冲击到传统模式,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了借鉴和指导意义。而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衍生形式,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高效率、高频率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受到中小学师生的关注。
微课是“微课程”(Micro Lecture)的简称,它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内外围绕某个知识重点、难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胡铁生(2011)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组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语言的习得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听与读为输入,说与写为输出。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上,“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达成度大打折扣。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存在以下问题:
在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词汇量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很多教师将生词的难易度与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作为判断学情的标准。很多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预习生词任务,然而,过多的生词预习并不能激发其阅读、学习的兴趣。
对于阅读课,很多教师有基本的授课模板,即:教师负责讲解语言知识点和公布答案;学生负责阅读课文和做练习。机械式的授课方式固然有益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但不利于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快速阅读寻找文章主旨及段落大意,通过细节阅读寻找文章关键信息,通过精读挖掘文章细节,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不能依靠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应在培养学生阅读热情的基础上展开。
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与反馈都是基于对学生“过去”学习情况的考查,只重视其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作业不外乎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与练习、口头诵读、课外阅读等形式,这些并不能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也难以让其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教师应使作业形式多样化,如分角色表演、续写故事、小组汇报等,都可以适当采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形式进行了颠倒与重组,将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颠倒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与此相对应的“先教后学”的传统流程就颠倒为“先学后教”(李芒 2017)。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教师由讲台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知识的建构者。下面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为例,探讨如何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课中。
Down the rabbit hole选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的世界著名儿童读物Alice in Wonderland。在教学这篇阅读文本时,应用“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微课视频短小精悍,一般由教师进行录制,时长通常为10—15分钟,主要围绕课程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1.微课导入情境,引起兴趣
一堂课能否成功,开头至关重要。在一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利用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own the rabbit hole的文章主旨大意,简要复述故事,掌握略读和扫读技能,初步掌握语言知识,以及形成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的意识。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精心搜集了教学资源,制作时长13分钟的微课,内容主要围绕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细节信息展开。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确保文字、图片、动画相结合,语音准确、语速恰当、语调有起有伏,从而使微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视频的前5分钟用于导入主要人物,引发好奇心: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爱丽丝(Alice)和兔子(rabbit)的图片,紧接着抛出问题“What will happen between a rabbit and a girl?”,随后用 Alice in Wonderland的电影片段(3分钟)带领学生进入奇幻世界,引导其思考以下问题:“Do you know why the girl in the video ran after the rabbit,what happened?Did she catch the rabbit at last?”
2.微课呈现重点,切入主题
在呈现知识点的环节,教师需关注如何利用微课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在微课视频中,利用6分钟时间呈现略读与扫读的技能训练。
首先,读前感知:利用wh-questions中的when,who,where 和 what,引导学生关注童话故事阅读的特殊性。
其次,读前预测:提出问题“Can you find some places the girl passed by?”,利用图示,让学生直观感知爱丽丝经过的地方(见下页图1)。
第三,阅读理解:一方面通过填空培养学生抓关键信息的能力,使其知道“How did Alice get to the hole?”和“What did she see in the hall?”;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完成表格(见下页表,学生已经补全信息),这一任务旨在回顾关键信息,加深理解。
图1
T h e y w e r e d o o r s a l l a r o u n d,T h e y w e r e a l l l o c k e d.A l i c e s a w a s m a l l k e y o n a t a b l e, I t d i d n’t f i t a n y o f t h e d o o r s.A l i c e s a w a l o v e l y g a r d e n o n t h e o t h e r s i d e,a n d t r i e d t o g o t h r o u g h t h e d o o r... S h e w a s t o o b i g.b u t
最后,读后巩固: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大声朗读出关键句子:“They were all locked,because she was too big,it didn’t fit any of the doors.”通过阅读的输入、关键信息的归纳,学生不断吸收、关注重点内容与细节,比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效果不言而喻。
3.微课巩固知识,发挥想象
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根据记忆曲线,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将已有的阅读信息和自身的想象相结合,实现阅读情感的升华。
在视频的最后巩固所学,此部分共有两个任务:一是总结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感受奇妙的阅读之旅;二是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爱丽丝是否能从洞中出去?后来发生了什么?遇见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课上会和学生一起探究。
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后,对AliceinWonderland的部分情节有了一定的认知,对童话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为:阅读认知、练习反馈、小组展示和解答疑惑四个部分。
1.阅读认知
在这一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知识。首先,回顾视频中的主要人物与内容。“Do you know Alice in Wonderland?Who are they?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其次,播放阅读文本的音频朗读材料,让学生继续感知本课的重难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参与度及面部神态等,对其微课学习成效有了认识。优秀学生的学习效率高,参与度强;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掌握情况不佳,需教师课堂上多给予关注(潘锋芳 2017)。
2.练习反馈
教师根据第一环节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了三个阅读任务,以训练其略读与扫读技能和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并保证每个小组中有1名优秀学生、2名中等生和1名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小组根据自身情况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意选择两个并完成。
任务一(即微课中的阅读填空题):
How did Alice get to the hole?
What did she see in the hall?
Alice stood____and ran_______the rabbit_______the field and then the rabbit jumped____the a big hole.She didn’t want to let the rabbit_____away,she also jumped down the hole,too.
She found there______doors around,they were_______.She_______a key to the small door at last,but she was too big,she________go through it.
任务二:Try to arrange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order.(见图2)
任务三:Here is a passage about the story,can you find something wrong in it?
(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下文与原文故事不一样的地方。)
One cloudy day,Alice played with the rabbit.The rabbit wanted to know the time,so he asked Alice.Then the rabbit run across the field,he jumped down the hole after Alice.Alice spent a little time getting to the hole.And she talked to the rabbit at last.
图2
3.小组展示
小组合作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游戏活动“成为小作家”。
The girl met the rabbit,what would happen between them?Can you make up the next story?Can you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鼓励学习基础较强的小组编写故事,激励学习基础较弱的小组完成对话的改编,鼓励学生加上动作、神态。之后,各小组依次展示,由教师适当予以指导。
4.解答疑惑
在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阅读文本中的生词、短语,并完成造句练习。其次,从读音、语言的准确度及小组合作默契度等方面点评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再次,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课后继续阅读Alice in wonderland。
本堂课的优点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角度看,其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被动地听讲、做笔记、做练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教师角度看,通过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订难易不同的任务,让其自主搜索学习资源,自主解决问题,锻炼学习能力。例如,在以上课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选择选词填空、匹配等难度较低的任务,基础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根据场景编写故事、设计动作并进行表演等任务。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学习资源的浪费。
微课视频的时长不应超过15分钟,应确保学生在15分钟内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教师应按照“引入—呈现—巩固—反馈”的步骤设计微课,并合理控制每一环节的用时。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反馈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反馈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评价反馈手段。如应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评价反馈,在课前利用微信群在线给予学生学习指导等。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未来,翻转课堂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课、写作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课前学习+课堂探究”模式,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学专业能力,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