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小平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缺乏学科积极性、课程内容较为单一、教师人才流失严重、核心素质教学元素不充足;对此提出了初中体育教学应采取的对策: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建设教师团队、充分融合核心素质,力图培养德智体兼优的初中生。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师团队 核心素质
引言
初中时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体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培养其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合作意识、奋斗思想、竞争理念、拼搏精神等,有助于端正学生人生观念,综合培养其核心素质。
一、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
1.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
应试化教育,为学生拉响了学习的号角,以文化课为基础展开的学习决赛逐年上演。应试化教育,强化了学生对分数的追求,弱化了学生对基本技能的学习,造成体育课成为自习课,削弱了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影响着体育精神在学生中形成。大多数体育教师为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课上讲解10分钟后,开展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初中生,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回到教室自主学习,让体育课程发展成为形式课,未能切实以体育思想融入初中生的学习理念。
2.体育课程内容单一化
大部分初中校园的体育课程内容具有单一性,以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为基础开展练习,缺少其他体育项目锻炼,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学习乐趣。体育课程趋于形式化,重视体育课堂的表现形式,而未关注学生身体机能锻炼的教学重点,弱化了体育课程的学科价值,难以推进体育教学良好发展。
3.体育教师人才流失
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及教师在初中校园很难受到重视,薪资待遇、发展机会等均难以满足优秀体育教师的职业需求,造成优秀体育教师人才流失问题,令体育课程的形式化愈演愈烈。比如,在体育教师离职期间,未有效招聘到新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课程处于暂停状态,为学生发布通知“体育教师这周有事,课程改为自习课”。基于学生在体育课,多数处于自习状态,对此类通知能够欣然接受。体育教师人才的流动性,成为初中体育课程难以推进的原因之一。
4.核心素质教学渗透不充分
新课标要求,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兼优的人才。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学生身体运动的灵活性、身体局部与全身的协调性、团队精神、合作理念、竞争思想、奋斗意志等。高中与大学阶段的军训课程,皆是由体育核心素质内容,衍生出的具有集中训练的教学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毅的性格,促进其拥有较高韧性的意志力,促进其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然而现阶段,体育课程中核心素质教学元素并不充分,难以发挥体育课程的实质性教学价值,导致塑造学生优秀品质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二、初中体育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学习热情,应挖掘学生的体育兴趣点,开展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体育课程分为两种授课形式,每周至少2次体育课程,每月应保证至少10节体育课时,10节体育课中,有一节课用于教学室内知识讲解。由于大部分体育课程在室外进行,室外声音嘈杂,极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难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一个月保证有一节课,在室内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体育课中,有多名学生同时请假,理由是阶段性考试来临。体育教师应以劳逸结合角度,为学生讲解体育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2.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室内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火灾事故抢险救生知识传播,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应用价值的认知力;另一部分是搜集学生体育兴趣点,以便于规划次月体育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兴趣点收集方式有多种方式:其一,选择题,体育教师将次月室外准备讲解的课程列成详单,分发于学生,让其从中选择四个项目,课上汇总学生们普遍喜爱的体育课程项目,为学生规划次月课程,以此建立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同;其二,心理测试,体育教师在网上采集相关测试内容,分析学生对体育课程喜爱的倾向,为其规划体育课程,来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3.建设体育教师团队
建设教师团队,提升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重视,是弘扬体育精神教学思想的关键途径。聘请专业体育教师,为学生开展体育教学,具有专业化体育思想,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彰显体育精神的教学效果。学校应为体育教师配置课程所需的体育道具,实现为学生创造良好体育锻炼环境;合理规划体育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强体育教师校园归属感,减少人才流动问题,为学生提供稳定而有规划的体育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4.充分融合核心素质教学思想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质,旨在树立學生优质的人格与品质,培养其在遇见困难时正确的心态,强化其坚持学习的意志力,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拥有较强意志力的优秀学生,为其日后学习与工作获得较高成就奠定基础。体育精神教学较为关键,是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互动,逐渐培养其团队精神、奋发图强的体育精神。体育教师可采取分组体育比赛形式,比如篮球比赛,男女生均参与,按学生体育素质分为四组,分别进行比赛,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体育课程乐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具有重要实施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加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其上进心,有助于将学生塑造成德智体兼优的好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逐渐融合体育思想,培养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薛成博.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与培育的实证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2):151-153.
[2]屈建宾.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