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倍数概念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020-09-27 23:14路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素材倍数构建

路伟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按照一定方法和流程,参与具体数学操作活动,通过观摩、推想、抽象等智力活动,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和个人自由意志上的学习经验。通过学习倍数的概念,学生不但能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还能将这些经验自觉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关键词]构建;概念;经验;素材;语言;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9-0071-02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操作经验”和“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核心思想”统归为数学课程纲目。由此可以看出,积累数学操作经验对于助推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非凡。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切实地积淀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下文以“倍的初步认识和运用”的教学为例,给出一些实踐与反思。

一、构建概念,积累由素材到语言的转化经验

数学知识是由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的,其中的数学概念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是掌握其他数学技能与思想方法的先决条件。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辨别、确认、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能把概念的属性特征从直观材料中抽离出来,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严谨地描述。

[案例一:构建“倍”的概念]

1.初次建立概念轮廓

出示:

师:观察后比较,说说火龙果与石榴的数量关系。

师:比较两种水果的数量,不同角度和不同算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除了之前学过的多与少的比较,还可以配置对应比较:石榴的数目与火龙果比,2个石榴打包为1份,2个火龙果打包为1份,那么石榴可以打包为1份,火龙果可以打包为3份,这种情况下,称为火龙果的数目是石榴的3倍。

2.理解概念

出示:

师:看图后以填空的形式,叙述两个数目之间的关系。把( )打包为一份,( )可以打包成( )份,表示( )是( )的( )倍。

师:石榴有2个,梨瓜的数目是石榴的5倍。请用椭圆形表示梨瓜,画出梨瓜的数目。

师:先在首行摆放3个椭圆形,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边提示边发问“第二行摆放的数目是首行的几倍?”,另一人操作。

师:两种摆法使用的学具不同,却都能表示出相同的倍数关系吗?为什么?

师:倍是两个数目按照一定的配比对应模式进行比较的结果。具体配对规则是,将较少量视为一份,再从较大量中不断分出这样的一份,直到分完,看看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标准等份,那么较大数就是较小数的几倍。

案例一完成了3个层级的活动:完整展示两个数量的倍率关系,初步感知“倍”一展示标准量,求几倍量一展示倍数关系,计算出符合条件的标准量与几倍量。3个阶梯式的活动,能指引学生逐渐构建概念,帮助学生多维度合成概念,最后提供开放性的素材与活动,为学生搭建应用概念的平台。站在教的角度:3个层级的教学便于学生悟透和筑牢概念的重心,不被概念的外部形态迷惑;站在学的角度:通过对活动材料的观察、比较、操作,能真切感知到不同的素材存在数学意义上的共性。这样,学生就在体验、内化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倍的意义来看待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积累了活动经验。

二、探寻本质,积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经验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的,教师就要在概念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对应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精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涵养。

[案例二:深刻理解“倍”的概念]

出示:蟠桃园的蟠桃成熟了,嫦娥仙子摘了2个仙桃,太上老君摘了3个仙桃,巨灵神摘了4个仙桃。东海龙王说:“我摘的是你的3倍。”猜猜东海龙王摘了多少个?

师:各小组分别以嫦娥仙子、太上老君、巨灵神摘的数目为标准摆学具解决问题。

生:东海龙王可能摘了6个、9个或12个。

师:东海龙王摘蟠桃的数目都是其他仙友的3倍,为何具体数值不同?

师:两数比较倍率,哪个数量设为一份是关键,标准不一,结果就不同。

对于标准量与倍量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只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相对性,才能揭开“倍”的本质。案例中,教师创设神话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然后学生通过摆和列,在实践、探索、论证的过程中认识到数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性,明白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

三、数形结合,积累由直观到抽象的质变经验

知识的汲取,不仅在于领会和巩固,还在于运用。应用时,数形结合能发挥奇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三:解决关于“倍”的问题]

出示:工地上,砌墙的有7名民工,搅拌混凝土的人数是砌墙人数的2倍。搅拌混凝土的有多少人?

师:哪句话揭示出搅拌混凝土的人数与砌墙人数之间的关系?尝试摆学具解决问题。如:师:学具很管用,但能否用线段代替?出示:

师:观察线段图,该如何列式解题?为什么?

师:求一个数的几倍,相当于求几个几合起来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学生仍处在形象思维主导阶段,虽然通过学习明白“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并且将“求倍数”与“乘法”挂钩,但是掌握不代表会用。案例中,教师先“求实”,直观展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紧接着,再来“务虚”,用抽象的线段图代替实物图,从实物直观转移到几何直观。运用数形结合,学生一眼看出求倍数的本质就是求几个几的和,最后迁移到乘法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吸纳数学思想方法、塑造数学观念等意义重大。只有合理加工教材,不断补充完善,才能帮助学生积淀真实经验,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责编童夏)

猜你喜欢
素材倍数构建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