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基杰
摘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意味着体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能力。在此,我结合新课程实施的学习和实践,谈谈本人就尊重教育在小学体育課堂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 尊重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两种,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现代体育和教育学有关书籍。
(2)访谈法:对有些问题和部分教师、学生座谈、观察法,然后记录整理。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操作上,首先是将学生分层:把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身体素质好的放在一组开展教学,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的能力,提出较高发展性的教学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练习达到教学目标,那种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更加热爱体育;其次,体育成绩及身体素质中等的同学分为一组,先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习,有信心就会超过身体素质好的组,培养他们观察、理解和动脑动手能力,即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太差,又不能觉得够不上上一层;然后,体育成绩及身体素质弱的同学分在一组,主要以模仿性学习和练习为主。通过简单的模仿性学习和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其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同学之间还要互相帮助,将自己的体会传授给同学。
例如:投篮教学中,我用大小不同的呼啦圈代替篮圈,然后将呼啦圈固定在高度不同的空中,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投篮点。这样的练习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了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
总之,具体分层对待就是让班级的每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避免“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尊和自信
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的学习活动,重在让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改变以往教学中一切由老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例如:投掷教学中,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实心球,在一号场地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这样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奋,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做课堂小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想象和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寻找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例如:操场上,学生在乐曲声中玩耍,突然响起了“小猫叫”和“小兔跳”的声音,学生们情绪受到感染,有学猫叫的、有学小兔跳的,形象十分可爱,学生的思想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又如“拍球游戏”是学生在学会了体前拍球后,教师可设问学生“体前学会了,体侧会吗?”“高拍学会了,低拍会吗?”启发学生尽量想出新的拍球花样来。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他们想象和创新的欲望就容易激发起来。
给学生多一份责任;培养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强调他们的种种权利以后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争强贪玩,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的习气。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表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轮岗值日”的当家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值日委员这个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加强了课堂学习主人的意识,也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又如:当有的学生看到同学动作完成得不好就嘲讽,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具有关心帮助他人的责任;当发现有的学生为了比赛取胜,不遵守游戏规则取巧犯规时,教师就应该启发学生具有诚实守法的责任,当比赛取胜时,有的学生高兴得忘乎所以,教师,也不能忽略他们应尽的义务。小学生年纪小,自我中心意识强,上课就应该启发学生具有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的责任等等。
给学生多一份信心;小学生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会抑制自己的感情,也不会隐藏自己的思想,这些都是自信的表现,是蕴涵在他们言行潜在的主人翁意识,但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使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减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最能产生即时积极的效应的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主体言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如“你真行!”“动作做得多漂亮呀!”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多一份做主人的信心。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自身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外,还要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教学生如何去学,又必须知道怎样能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和成功。
参考文献:
1.唐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 [J].体育与科学.2000(5)
2.徐军.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六字”要决. [J].体育教学.2001(7)
3.陈韶旭.教育如何面向未来. 文汇报.2002(8)
4.顾红梅.小学体育教学要处理好引、探、练、伸的关系. [J].体育教学.2002(1)
5.张洪潭.辨识素质教育及其体育教学中的致力点. [J].体育与科学.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