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及预后影响研究

2020-09-25 13:53李伦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5期
关键词:致死率栓塞导管

李伦走

(河池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西 河池 547000)

0 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脑部发生的血管瘤样凸起,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据临床有关数据表明,有1/3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时未接受及时治疗而死亡[1],因此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损伤性小、侵袭性低及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案[2],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但临床上对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以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及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65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43例,年龄40-70岁,平均(58.16±2.13)岁,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A、B、C、D四个组,A组在发病后48小时内接受血管介入治疗,共16例;B组在发病后2-3天内接受血管介入治疗,共17例;C组在发病后4-14天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共20例;D组在发病14天后接受血管介入治疗,共12例;4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四组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前保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护,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止咳、防止脑血管痉挛、抗癫痫及降颅内压等治疗,术前2 h口服或胃管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全麻及全身肝素化处理后进行手术,采用常规经股动脉Seldinger方法穿刺,留置导管,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再次确定患者的动脉瘤大小、形态及位置,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超选送入动脉瘤腔内,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动脉瘤弹簧圈,经微导管将弹簧圈解脱入动脉瘤腔内,栓塞满意后释放支架,术后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注射液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预防术后感染。

表2 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术后动脉栓塞程度。②比较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比较预后情况。根据MRS分级标准评估各组预后,6级分级法:0-2级为预后良好;3-6级为预后不良。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术后动脉栓塞程度。A组与B组治疗后动脉栓塞程度高于C组与D组(P<0.05),但A组与B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术后动脉栓塞程度比较[n(%)]

2.2 比较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与B组的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与D组(P<0.05),但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比较预后情况。A组0-2级15例(93.75%),3-6级1例(6.25%),预后良好率93.75%;B组0-2级16例(94.11%),3-6级1例(5.88%),预后良好率94.11%;C组0-2级15例(75.00%),3-6级5例(25.00%),预后良好率75%;D组0-2级8例(66.66%),3-6级4例(33.33%),预后良好率66.66%,A组与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C组与D组(P<0.05),但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中老年高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栓塞程度,降低术后致残致死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但临床上对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观察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栓塞程度及对预后影响,结果显示A组与B组治疗后动脉栓塞程度高于C组与D组(P<0.05),但A组与B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发病后48小时内超早期及发病后3天内早期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发病后4-14天内间期及发病14天后延期治疗。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病48 h内红细胞尚未溶解,不至引起血管痉挛,而发病3 d后体内血凝块溶解、血红蛋白释出,导致微导管在血管内推进难度较高[3-5],增加了手术难度和动脉瘤栓塞的危险。本研究中,A组与B组的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与D组(P<0.05),但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C组与D组(P<0.05),但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6-8],在发病早期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在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前进行治疗,避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甚至死亡的可能,为患者安全度过急性阶段争取了宝贵时间,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预后。

综上所述,在发病后48小时内及发病后3天内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预后优于发病后4~14天内及发病14天后治疗,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优先选择超早期及早期接受血管介入治疗。

猜你喜欢
致死率栓塞导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S. longicaudum X—7线虫对草坪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
可怕的羊水栓塞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