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0-09-24 03:11李茂芳
文教资料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独立思考培养策略

李茂芳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标对我国各阶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树立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研究,揭示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作用,发现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从家校协同的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家校协同    小学生    独立思考    培养策略

独立思考能力指个体面对问题时可以独立思考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共同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新要求,小学生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能力素质。同时,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受心理的、社会的、生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等方面的通力合作。

一、家校协同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价值分析

1.家校协同有利于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独立意识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孩子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对孩子的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首先家长要有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观念,能够正确又科学地对待孩子的优点、缺点及得意与失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在学校中由于老师面对多个学生,因此对学生的评价相对客观公正,家庭中父母仅面对孩子,对孩子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家校协同共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转变家长带有主观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同时学校的引导可以让家长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孩子,以更理性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独立思考。

2.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一,让小学生主动钻研问题,在钻研的过程中对知识加以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小学生的知识记忆,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比教师教授之后再解决要强,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学习时缺乏单独思考问题的能力,家校协同可以有效发挥家庭和学校的监督功能。第三,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顺应新课改中学生观的要求。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求知欲隨之增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第四,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个体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是创新人才重要技能。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3.家校协同利于实现一致的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在小学课程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直接学科,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传播独立思考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其次,家长要适当了解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要一味坚守陈旧的教育目标,只追求眼前的分数而忽视孩子长久能力的培养,要在与老师的沟通中顺应新课改对素质教育人才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当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改对于学生看法的其中一个要点是: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更新”,不断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的教学模式大量存在,只是按照老师讲的知识点进行掌握,缺乏师生的互动性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节奏快、容量满,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老师成为整节课的执行者,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独立思考能力更是薄弱。

2.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缺乏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独立发展的创造性。当前我国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家庭成员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有些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遇到困难,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使小学生缺乏独立能力,事事请示汇报,墨守成规,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部分家长认为,越听话的学生越是好学生。一味要求学生听话,否则会受到责备和惩罚,这种片面的家庭教育观念限制了学生自我独立思考的空间,限制了孩子独立发展的创造性。除此之外,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做家务、课外兴趣活动等都是与学习无关的事,以至于孩子对住校等集体生活不适应、不懂得与周围人怎样沟通与交流,缺乏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3.教师有效提问较少,家庭教育中缺乏理性的教育方法。首先,在学校中,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正确引导孩子,但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并不匮乏,真正有效的提问却较匮乏。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教师设置问题时,往往多为封闭式问题,急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思考较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讲究科学性,那么不能够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无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其次,家长教育孩子时容易心软,面对孩子的哭闹就会妥协,无法理性地发挥家庭教育的真正价值。正是这种感性因素的作用导致出现“5+2=0”现象,学校五天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行为习惯,周末回到家后消化为“0”,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间断性不仅使家庭教育的作用没有正确发挥,而且使学校教育的作用无法发挥,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出现归零现象。因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从来都是家庭与学校共同的事情,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三、家校协同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布朗分布伦纳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把家庭和学校归属为独立的微观系统,同时又是最典型的中间系统,认为如果各个微观系统间的联系是积极的,则个体的发展可能会实现最优化,反之则会有消极效果。可见,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是影响学生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家庭与学校双方共同的教育,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家长和教师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教师要创设独立思考的生活化情境,课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实行小组教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同学按照学习水平进行划分,保证优秀学生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合理分配,给每一小组布置明确的生活化的探究性问题,小组讨论后选择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发言内容包括组内的任务分工,追责到个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施探究性的自主学习。现如今部分教学出现一些脱离实际的问题,这会使小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不能充分联结,学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因此,教师应尽量设计生活化的问题。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有时间限制,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完成学生的教学引导有一定的局促性,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会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时间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课后布置学习任务,比如,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作为课后思考,小组成员课下可以主动交流探讨。

其次,在家庭中营造独立解决问题的家庭氛围,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中,一些家长在孩子面临困难时往往会伸出手帮助孩子解决,帮助是必需的,但是要把握好“度”,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如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成为许多家长头疼的事情,没有把握好适当的“度”造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痛苦,家长也崩溃。孩子要养成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思考之后仍解决不了再向家长“求助”的习惯。家长在帮助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解决的方法,而是要建立“支架式”的线索,引导孩子一步步思考出答案。除此之外,家长在生活中还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作用。正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所陈述的: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新行为,通过他人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习得新行为,同时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重视人的认知因素,并认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家校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首先,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教材编写偏向于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存在规律,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制定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加必不可少。不同于初高中数学教材,小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要将课本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运用在生活中。家校协同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尤为重要。其次,家长要正确认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发展的现实意义,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与全球化相适应的人格特征,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竞争与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辨别是非能力是各国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家中,家长要对孩子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明确家长的引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是对孩子积极性、独立意识的最大打击,使他失去了实践活动的机会;同时是在告诉他,我们不相信他的能力、勇气,使他感到危机、不安全,安全感是建立在孩子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处理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的。除此之外,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唤醒,是要从人生命深处唤起沉睡的自我意识,最终激发孩子的内部力量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激发受教育者内部力量的必经之路。总之,家长、教师要携手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

3.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家长和教师要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错误,必要时可以主动给他们提供“试错”的机会,将会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现如今,一些家长阻断了小学生独立思考的道路,没有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因此,無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对孩子充满“信心”,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在试错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这种困难或者失败发展心理承受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在逆境中经过挫折的千锤百炼成长出来的人才更具有生存能力和竞争力。要培养学生具有笑对挫折、直面坎坷人生、迎难而上的风范和精神,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使学生逐步学会排解苦闷、悲哀、彷徨等情绪,自立自强,形成独立人格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柳珍.人的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0(02).

[2]刘繁华.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01).

[3]魏红.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07).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独立思考培养策略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