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因此,本文从“注重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亲子阅读的方式营造阅读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分组教学、通过声音渲染教学情境”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贴合实际生活,增加親子互动、分组教学以及借助音乐渲染氛围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一、注重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尚在发展阶段,对于学习的概念不强,如果硬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的兴致不高。对此,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先让学生产生一定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语文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学生就不会再对语文产生排斥心理了。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春节童谣》,主要介绍了春节的相关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贴合。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啊?”此时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后,教师予以表扬并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说:“大家知道得真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春节这个节日吧!”课文介绍了春节前后要做的事情,比如扫房日、蒸馒头等,结合多媒体或其他形式,将课文的内容以一种更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亲子阅读的方式营造阅读氛围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可见,父母在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部编版低学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特别设置了“和父母一起读”栏目,旨在通过阅读的方式培养亲子关系。大人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可以将阅读方式不知不觉地传授给孩子,并且创造出共同的阅读记忆,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还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树立起“我想读”的阅读信念。这也是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方式。利用情境教学将阅读形式从课堂教学中延伸到课堂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让语文阅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此外,还能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例如《谁和谁好》这篇阅读文章,父母在和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问孩子:“你看,文章里蜜蜂和花好,白云和风好,那你的好朋友是谁呢?”通过启发式的回答,学生可以进一步延伸出朋友之间要和谐友爱相处,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同好朋友一起成长的道理。
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分组教学
顾名思义,分组教学就是将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组,再开展集中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情境教学法下,这种形式的优越性可以更明显地展现出来。即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说出来,在开拓自己思路的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这一点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尤其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开拓思维方式可以避免让学生的思想禁锢在特定模式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司马光》一文中,主要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小事。教师将学生交叉分组,各个小组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通过讲故事、表演等将这篇文章的内容展示出来。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氛围就活跃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在踊跃参与下对文章内容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小组形式进行发言或辩论,比如司马光身上的什么品质值得大家学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救人?由此可见,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中是具有可取性,多渠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喜爱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四、通过声音渲染教学情境
声音会产生渲染的效果,能与听到的人形成共鸣。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时,文章提到了声音无处不在,有动听悦耳的声音,有刺激吵闹的声音等等。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为学生播放一段舒缓的声音,再播放一段吵闹的声音,通过二者的对比再导入大自然的声音。在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儿的叫声婉转悠扬,微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山间的清泉哗啦啦地流淌……这些丰富多彩的声音告诉我们,只要用心聆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通过聆听这些声音,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处在茂密的森林之中,与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嬉戏玩耍,由此便能想象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的场景,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神秘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列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与文章主题相契合。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可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情境教学法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语文教学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