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居民越来越重视法治意识的培养,目前来看,法治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将法制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努力和钻研,从不同角度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法制教育;渗透策略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部分。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也是法制教育较为重要的传播渠道,还是中学生学习法制概念和知识的重要阵地。初中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所以古诗文教学也兼具着传播法制的责任。因此,文章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策略进行初探。
一、 在古诗文教学导入部分进行法制渗透
古诗文教学前的导入简单来说就是在正式进入教学之前,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来进行一个课前引导,起到一个激发学生进入课堂氛围的作用。如何在古诗文教学导入部分进行法制渗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幻灯片或者是视频,通过这种讲解古诗文的方式来对法制进行渗透,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同时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法制的理解。在学习古诗文《十五从军征》时,教师可以先提前播放与这首古诗相关的战士训练视频,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当兵的理解,然后教师结合古诗文相关背景,让学生通过背景来了解古代征兵制度。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作者历经了65年的军营生活,有家而归不得,生活得不到保障,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学生对现代征兵制度是否了解,表达对现在征兵的看法,当讨论完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现在的征兵制度,与古代征兵制度做一些对比,随着国家的发展,征兵制度越来越完善,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满18岁的成年人,并且国家对服役人员有一定的保障以及奖励政策。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和平而幸福的,要热爱祖国,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种在课前导入部分进行法制渗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法制渗透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法制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法制渗透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古诗文《行路难》时,教师可以对“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的“羞”和“直”进行深度讲解,教师可以解释这两个字在现代中和在古诗文中所表达的意思,古文中的羞在现代汉语的解释中是美食的意思,一般指精美度高的食品,在古诗文中的意思就是山珍海味。古诗文中的直是指值钱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价值。教师可以根据解释的意思向学生进行提问,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吃山珍海味,为什么山珍海味较为值钱,在生活中饮食浪费现象是否时有发生,然后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一番过后,教师可以针对刚才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珍惜粮食,杜绝饮食浪费现象等思想的渗透,并且引导学生杜绝粮食浪费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开始做起。另外,语文课文中的古诗文大多数文辞内涵丰富,所描绘的景色也很秀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也非常细腻。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古诗文的这些特点来向学生进行法制知识的渗透。在学习古诗文《饮酒(其五)》时,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让人沉浸其中,教师可以带学生感受从诗中所表达出来的风景时进行法制的探讨,比如,将《环境保护法》渗透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风景甚好,我们有责任进行保护,爱护地球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思想。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更加深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三、 在古诗文教学总结中进行法制渗透
古诗文教学总结中进行法制渗透,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有较大帮助。比如,学习《诫子书》时,教师最后要对君子,修身,养德,淡泊进行总结升华。君子是指品格高尚的人,修身是指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是指培养品德,淡泊是指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教师通过对这些词的讲解,最后告知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做一个有修养有品德,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的人,要有自己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宁静以致远,钱财要取之有道,从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还能够升华课堂主题。又如,在对古诗文《岳阳楼记》进行总结时进行法制渗透,一堂课学下来,学生对岳阳楼记中的壮观景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物保护法》渗透在课堂中,告诉学生不管去任何地方旅游都要保护当地的环境以及文物,这是作为中国人民的责任与义务。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可以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讨,让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这让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深刻理解,还达到了法制渗透的目的。
四、 在古诗文教学拓展中渗透法制教育
除了学习教材中的古诗文,将课外中的古诗文引入到课堂中,这有利于积累学生的古诗文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小乔出嫁了的嫁字进行深度讲解,然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渗透在古诗文中,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婚姻的法律知识,比如,男女双方是自愿结婚,不受任何人强迫和干涉,还有男女结婚年龄等。这不仅让学生对古诗文有了一个深入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了威胁,可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石。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课堂是传播法治知识的重要圣地。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学以致用,古今互动:浅谈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未来英才,2014(12):60.
作者简介:
彭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