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2020-09-22 10:11张颖霞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德育工作

张颖霞

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国家之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了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搞好德育对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存在的困境,就其实践途径策略予以探讨。

学校作为德育活动的一个主阵地,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德育素材内容陈旧,与时代脱节;德育活动途径单一,缺乏创新;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强,缺乏考核评价,德育效果不明显;德育目标碎片化,缺少思想灵魂;德育活动缺乏实践意义等。

一、德育活动素材陈旧,与时代脱节

当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步伐远远跟不上实际需求,德育的素材还停留在陈旧传统的层面上,对现代社会新元素、新气象、新人物、新成就的挖掘还不够,造成德育素材本身缺乏吸引力,以至于我们的德育素材不够完整,不够新颖,缺少感染力。

德育活动素材要继承发扬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元素,还要成为充分展现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号角。因此,德育素材要选用符合时代特征,利于新时代青少年接受的人物、故事,不拒绝传统,但绝不故步自封。

二、学校德育途径单一,缺乏创新

基础教育学校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其活动途径方法较为守旧,实践创新少,消极应付多。德育的途径本应该是依照素材内容和具有的独特性去组织,或讲座、或活动、或实践、或参观、或辩论、或竞赛 …… 不能将所有的活动局限在校内,造成千篇一律的局面,这样做也不利于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强,缺乏相应考核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依靠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或班主任往往只是兼任此项工作,业务上首先是不够重视;学校对各科课程中德育实施缺乏监管考核评价,以至于不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全面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观念,更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因此造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学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齐抓共管,要建立以班主任为组织的主体,以科任教师为参与成员,以教学管理辅助人员为补充的德育管理考核师资队伍,把学生德育工作作为育人活动的任务去有效落实,把德育作为教学工作的要务去认真贯彻。

四、德育目标碎片化,缺少思想灵魂

德育活动的主题内容蜻蜓点水,浮在面上。学校的德育中不能缺少家庭教育灵魂的品德熏陶,更不能缺少家庭教育的接力,我们不能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两座孤岛。德育目标要统筹家庭教育,更要紧密联系社会教育,内容载体设置要避免碎片化,要让德育富含思想灵魂,克服“瘸脚”的德育窘境。

学校的德育活动目标要依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建立系统的德育目标,形成特色化的德育教材。相信只有契合学生实际的系统化育人目标,久久为功,潜移默化,才能触动到学生灵魂,振动其思想。

五、德育活动缺乏实践意义

德育是育人灵魂的一件工作,要始终为人的健康发展服务。组织活动要有借鉴性、指导性、教育性。要把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具体要求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活动,要真正用培养合格公民的普遍标准道德底线去塑造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置身社会有为社会的朴素观念。

德育活动要努力克服社会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把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负面效应降至最低,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也只有引导学生弘扬正气,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总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整体系统工程,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研究德育活动素材、德育途径、德育师资队伍、德育系统目标、德育实践意义等,還要挖掘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新时代、新媒体教育环境下常见的教育途径的有效策略,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新时代、新德育、新问题,推进德育工作措施的优化,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才能真正回应立德树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国家之问。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东四路小学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德育工作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