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忠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也在不斷提升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将其放置于教学的重要位置。下面,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做出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品质,是人力资源竞争越发激烈的现代社会学生必备的能力。数学课程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性精神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开拓性思维。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探究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是概念、定义还是公理,都存在相应的固定性特征,因而显得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提起兴趣,因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为有效地改善此种现状,促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度了解,教师有必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或者创设出更为开放活跃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群体的数学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兴趣向来都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设置悬念等方式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在学生进行大量思考后传授知识,让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理解。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数列”相关内容的时候,我通常会说:“在今天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某个问题,想求助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学生在听到我要他们帮忙解决问题后,都表现得兴趣满满。我说:“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养生,我也不例外,每天早晨和晚上都会喝杯牛奶,但是喝几杯完全是凭我心情,我现在共有十杯牛奶,想问问大家多长时间才能喝光?”听完我的问题,学生均开始了演算,紧接着我说:“大家先和我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吧,当你学完之后,便知道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以此作为课堂引导,讲解相应的内容。
二、创新教学形态,引导学生思考
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授课时间,同时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用于全面强化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有效地掌握教师引导的时间,充分掌控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与此同时,数学教学活动还应该同学生群体的心灵特征相互融合,在充分明确学生群体的认知差异及其心理想法之后,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实际上,高中数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源于生活,所以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契合生活元素,用于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我曾经以“谣言的传递”作为教学案例:“在某个地方传言有人目睹过UFO,并且还抓走许多人做人体实验,导致当地人心惶惶,最终被证实为谣言。那么我们来仔细想想,如果这个谣言最开始只是某个人和他朋友开的玩笑,但是他的朋友却当真了,此时有几个人知晓了这个谣言?”学生很轻易地便回答了正确答案:“两个人。”此时我继续引导:“同学们,那么你们继续想象下,每经过1小时,便会由知晓谣言的人将谣言告诉不知晓的人,如果经过足足24小时,最终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对于学生来讲,此过程的计算过于困难,因而我继续引导:“大家想想今天学习的知识,有没有办法解决?”学生迅速获得点拨,明确应该通过数列求和的方式计算,在完成求和之后,学生获取最终答案“16777216人”,顿时感到非常惊诧。通过生活知识的引导,学生将会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将会更为深刻。
三、小组合作探究,发展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向来都是增强学生群体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凝聚力的重要方法,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群体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所以教师有必要强化对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视力度,以此作为方法,助力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的成长。实际上,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存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学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看法,同时还能够仔细聆听他人的建议,进而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小组合作探究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学生能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自身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总之,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跨度较大、内容相对充实丰富,因此常常会导致学生认为其枯燥乏味,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思考并探索崭新的教学路径,在实际教学中融合各种创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