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碧菡,余洁鸥,戴志鑫,刘 旭,赵方捷,张鹭鹭*
(1.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经济管理科,上海 200433)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局部冲突、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仍然是一线部队训练内容的重中之重[1]。自救互救作为战伤救治的逻辑起点,作为降低战斗减员率的关键,是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重视。
传统的基层官兵战伤救治技能培训大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学员观看正确的示教录像,教员示范操作,接下来学员讨论和练习,教员在学员练习中随机找出操作的失误进行讲解和纠正。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可能是:学员一味模仿正确步骤,顺势思维固化,对教员的纠正有时印象也不深刻,或者纠正后很快遗忘,学员机械性模仿,个别操作细节错误率居高不下。而纠错案例教学法创新性地在教学中引入“逆向思维”模式,根据学习的目的,针对性地向学员提供常见错误素材(如经典错误操作视频),打破传统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给学员展示他人的错误操作视频并让其自主“纠错”,让学员在掌握正确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识别出常见错误操作,从而加深印象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从学员常见错误操作视角探索纠错式视频在基层官兵战伤救治能力培训教学中应用效果,促进一线官兵对战救技术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为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战伤救治的教学设计提供具体参考。
2.1 研究对象2019年11月在南海某岛礁战伤救治技能培训中,将56名参与培训的一线官兵随机分成2批次进行战伤止血技能教学,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人,年龄17~23岁,均为男性。两组学员在年龄、人员类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学员均由同一名教员授课,在教学时长和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完全相同。实验组采取纠错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均为战伤救治技能培训课程的战伤止血,一次培训3课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研究方法实验组采取纠错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内容如下:①课前将标准战伤止血操作技能视频发放给学员预习,课堂上教员针对细节展开讲解演示,学员在教员指导下两人一组互相练习。②教员在课堂上播放前期录制的常见错误点操作视频,播放后由学员在教员引导下指出错误点,教员对存在争议的操作难点进行分析讲解。③教员进行示范性操作,并印证视频教学中的错误所在和正确止血步骤。随后学员再次进行两人组操作技能练习,教员一一指导纠错。④通过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和技能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对学员进行量化评分,评价教学效果。
对照组采取常规战伤救治技能授课,通常是学员观看录制的标准战伤止血示教录像;教员进行示范操作;接下来学员讨论和练习,教员在学员练习中随机找出操作的失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学员再次练习,教员继续指导。课后同样进行技能考试量化评分。
战伤止血技能考核内容共分为五项,包括卡式止血带止血法、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旋压式止血带止血法、绞紧止血法和勒紧止血法,考评时将每项考试内容细化,以旋压式止血带为例,打分点包括确定扎止血带位置(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自粘带是否反向粘紧、检查出血是否停止、绞棒是否卡入固定夹、多余自粘带是否用固定带封闭、是否标注止血时间、是否观察止血效果、急救姿势是否标准、是否体现无菌观念、是否体现爱伤观念十个关键点,共计100分。
2.3 统计学方法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两组定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定性资料描述采用例数以及百分比。两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假设)或者秩和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假设),两组定性资料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1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课后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表2),89.29%实验组官兵认为提供的纠错视频资源充足,92.86%认为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纠错案例教学法更高效;78.57%认为纠错案例教学法不会增加学习负担;85.71%认为纠错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教员和学员互动;此外,所有实验组学员均认为纠错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上结果表明,学员在没有增加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对技能操作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且对课程总体设计感到满意。
表2 纠错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3.2 技能考试结果比较为避免主观因素影响,本研究技能考核由未参与研究的教员主持评分,共分5项止血内容分别考核,每项技能考试评分满分为100分,75分为合格,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旋压式止血带止血法、绞紧止血法、勒紧止血法中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对战伤止血技能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表3)。
表3 两组战伤救治考核成绩比较
熟练掌握应用战伤救治基本技能,不仅能在战现场迅速挽救伤员生命,并且能赢得伤后“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宝贵时间,有效减少阵亡率[2]。因此,战伤救治是战场一线救治能力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部队遂行作战任务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官兵必须掌握的实用技能之一[3]。但是课题组在部队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一线部队官兵在接触这项内容培训前对一些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相当比例刚走出中学校门,经历单纯、阅历较少,良好的学习方法尚未形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对教员的主导作用依赖性较强。除卫生士官掌握一定医疗知识,大部分士兵和士官仅仅是在入伍后通过骨干、卫生士官“传帮带”学习有限的战伤救治技能,还有部分经过短期的卫勤知识学习与培训,大部分官兵没有医学背景知识储备,对于战场包扎、止血、固定等技能的学习理解较为表面,仅能做到根据视频和教员示范“依葫芦画瓢”,对于细节处理不到位,仅靠短课时的一次性战伤救治技能培训,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容易犯各种操作错误,而有些细节错误往往导致操作效果无法达到操作最初的救治目的(如使用旋压式止血带止血时,初学者容易忘记最后标记止血的时间)。尽管教员会指出这些操作错误,但是学员顺势思维固化,纠正效果并不明显。
教育界普遍认为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种可转化的宝贵教学资源,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甚至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更多[4]。纠错式教学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向学员提供常见错误操作视频,并指导学员自主观察和思考,从而主动发现错误,解决难题,加深印象[5]。经文献检索和军内相关专家沟通,目前一线官兵战伤救治技能培训重点关注“正向思维”导向下正确战救技能动作要领的分解讲解,关注培训环境的模拟仿真,没有从初学者视角“逆向思维”关注平时技能学习中的常见错误纠正[6]。本研究创新性地采取“逆向思维”教学模式,以“战伤止血”为研究内容,录制正确操作视频,并配以针对性的易犯错误视频,让学员在全面掌握正确知识的基础上,避免相应的错误发生。利用这种纠错思维的案例教学技术,提高一线官兵对止血正确操作要领的理解程度,使初学者能够及时认识和纠正错误,避免战伤救治基本技能的常见错误,从而提高战伤救治培训效果,为基本战救技能教学探索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表明,“纠错案例”教学模式使一线官兵对于战伤救治技能操作的细节掌握更加准确和全面。
从结果看,“纠错案例法”教学模式的正确应用,使学员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利于学员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思维模式、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晦涩难懂的部分,通过错误案例的“逆向刺激”让学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促进学员对于战救技能的学习热情,快速提升学习效果。教学效果问卷结果显示,官兵对于培训互动效果、战救技能总体掌握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均较高,纠错案例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并未增加教学时间,这从侧面表明“逆向思维”教学方法能够增加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促进初学者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此外,操作考核成绩,实验组的平均成绩要优于对照组,这从客观角度体现“纠错”教学模式的授课效果,这类“逆向思维”教学方法,使得初学者对一线创伤急救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实践操作技能也得到明显提高,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总体来说,“纠错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纠正操作细节错误,有助于初学者在短期之内较好地掌握相应知识点,对于提高一线部队的战伤救治综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模式使得一线官兵战伤救治的培训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趣味性更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