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呼吸功能相关性分析

2020-09-17 06:35:06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造影斑块

张 进

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lruelive sleep appea syndrome, OSAS)发病原理是上气道狭窄与阻塞,该发病机制并非单纯的气道阻塞,实质是上气道塌陷,同时产生呼吸中枢神经调节功能障碍[1-3]。既往临床报道,OSAS由于夜间睡眠时长时间间歇性伴低氧血症,易致心脑血管、神经、生殖等功能紊乱[4-6]。OSAS疾病在冠脉周粥样硬化中具有一定的影响性,同时与冠心病的形成密切,在斑块上表现的易损性存在相似性[7-8]。超声造影成像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可以敏感地检测出斑块内新生血管,从而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本文通过超声造影检查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呼吸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根据是否伴有颈动脉斑块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纳入标准:(1)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整夜多导睡眠检测仪进行呼吸监测后确诊为OSAS患者;(2)年龄26~74岁;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脏器器官疾病者;(2)近期采用中枢兴奋类或镇静药物治疗者;(3)超声影剂过敏者;(4)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其中实验组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为49.52岁;男性31例,女性17例,吸烟21例;对照组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为50.01岁;男性29例,女性17例,吸烟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项目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1. 睡眠呼吸指标检测: 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 PSG)记录仪监测患者夜间8 h(晚22:00至6:00)睡眠过程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次数,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malpulse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miniSpO2)等相关指标。

2. 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 采用飞利浦超声造影诊断仪,患者采用低枕仰卧位置,头部稍向后倾,颈部后位给予薄枕,完全将颈部暴露,检查的重点于头倾向对侧的45°。观察颈动脉的位置选择颈后位双侧总动脉分叉临近2 cm、最远段2 cm的位置为主,通过对斑块长轴与短轴两个切面检测,斑块定义为颈动脉局部IMT≥1.3 mm,内中膜增厚定义为IMT>0.9 mm。记录所有检查患者的总动脉结构参数: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内径(diameter, D);功能参数:斑块、内径变化幅度(distemsion, Dis)、扩张性(distensibility coefficient, DC)、顺应性(compliance coefficient, CC)、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僵硬度指数α、β。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患者超声造影颈动脉板块功能参数

实验组患者IMT、PWV超声造影颈动脉斑块功能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斑块、D、 Dis、DC、CC及α、β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超声造影颈动脉斑块的功能参数比较

二、患者颈动脉血脂指标与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

实验组AHI(42.41±20.21)次/h高于对照组AHI(33.64±19.62)次/h,实验组miniSpO2(74.61±3.84)%低于对照组(85.54±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HI与IMT、PWV 呈正相关性(r=0.713、0.631,P<0.05),miniSpO2与IMT、PWV呈正相关性(r=0.501、0.511,P<0.05),见图1。

图1 呼吸功能指标与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注:A:AHI与IMT的相关关系;B:AHI与PWV的相关关系;C:miniSpO2与IMT的相关关系;D:miniSpO2与PWV的相关关系

讨 论

OSAS作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具有隐匿性死亡风险的睡眠呼吸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睡眠打鼾且出现呼吸暂停,其造成的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与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9-12]。OSAS疾病尤其好发于高血压、肥胖及老年人、冠心病中,OSAS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致死具有相关性[13-15]。超声造影技术可对心血管疾病发生斑块的新生血管进行观察,是评估动脉斑块的有效手段[16-17]。研究结果指出超声造影对直径为32~99 μm的微小血管有良好的鉴别效果[18-19]。Shariati等[20]针对颈动脉狭窄且出现斑块的患采用造影检查发现超声造影与免疫组化结果密切相关。本文为进一步评估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了解斑块的稳定性与呼吸功能的影响。

本文经超声造影对OSAS伴颈动脉斑块与OSAS患者检查发现,实验组患者IMT、PWV超声造影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声检查发现IMT、PWV升高说明OSAS作为病理基础会造成慢性间断供应不足,使血管内皮损伤,OSAS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可能是由于细胞通道中受炎性因子侵袭,产生炎症细胞因子、黏附因子,促进炎症反应加快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21-23]。文献报道因新生血管管壁组成架构单一化,无大量的结缔组织与基底膜支撑,血管中脆性机率高,伴高机率的破裂,使斑块中出血加快斑块破裂,进一步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4-27]。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发现,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方面明显较单纯OSAS患者高,提示夜间睡眠期间持续性氧饱和度变化不稳定,诱发心血管系统的微炎症状态,同时是颈动脉产生斑块的关键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28-30]。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脂指标中TG、LDL-C与超声造影定量指标明显相关,说明超声造影可提示斑块中血管丰盈程度,与血脂水平具有趋化性,说明斑块的波动性。而呼吸相关指标AHI、miniSpO2与造影参数同样呈正相关性,说明颈动脉斑块的产生与OSAS疾病密切相关,超声造影可为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评估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具有无创、准确与实时的优势,可判断颈动脉夹层情况,掌握患者颈动脉斑块进展,利于临床尽早采取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颈动脉造影斑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自我保健(2021年2期)2021-11-30 10:12:31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妇女之友(2021年9期)2021-09-26 14:29:36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百姓生活(2019年2期)2019-03-20 06:06:16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