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娇 谢丽萍 陈 懿
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1位,其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吸烟人群增加及环境污染加剧,肺癌发病渐趋年轻化[1-4]。早期肺癌通常不具备典型症状,大多数患者因未及时确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5-6]。肺结节为早期肺癌的主要表现,其性质确定主要依靠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对较大肺结节活检准确率可达95%,但肺微小结节结构小,实质成分少,对穿刺技术要求高,难度及风险较大,且存在假阴性率较高、组织取样不足等[7-10]。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逐渐普及,肺微小结节检出率不断提高,早期肺部恶性结节确诊比例亦逐渐增多[11]。本文分析了肺内微小结节CT影像征象与病理表现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早期肺癌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61例肺内微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9例与早期肺癌组82例。良性组:男56例,女23例;年龄25~80岁,年龄(55.32±15.72)岁;体质量指数(22.17±2.05)kg·m-2;结节直径(8.34±1.53)mm;吸烟史32例;饮酒史25例;疾病类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9例,慢性炎症30例。早期肺癌组:男57例,女25例;年龄23~78岁,年龄(55.47±15.66)岁;体质量指数(22.46±2.11)kg·m-2;结节直径(8.12±1.67)mm;吸烟史34例;饮酒史27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结节直径、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病理性质经病理活检证实,结节直径<10 mm,单发结节;②具备完整影像学资料;③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④无其他良性或恶性肿瘤;⑤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⑥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精神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②存在远处转移;③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④病理资料不完整。
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行CT检查,患者仰卧于检查台,双臂上举,深吸气,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仪(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规格/型号:320排640层/ONETSX-301A)行胸部横轴位扫描,层距5 mm,层厚5 mm,螺距0.6,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随体型变化而变化,没有固定;矩阵512×512,视野400 mm,肺窗窗宽1200 HU,肺窗窗位-600 HU,纵隔窗窗宽250 HU,纵隔窗窗位40 HU,扫描完毕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以靶病灶为中心,行多平面重建与薄层重建,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胸部影像科医师对肺内微小结节形态、大小、类型等CT图像征象进行观察及分析。将所有患者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将其透明,采用组织包埋机包埋成块,采用组织切片机将其切成5 μm连续切片,脱蜡水化,采用HE染色试剂盒(北京凯瑞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染色,流水冲洗,烘片0.5 h,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固封剂封片,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结果。
早期肺癌组结节边界模糊、伴空泡征、伴分叶征、伴胸膜凹陷征、混杂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T影像征象对比[n(%)]
结节边界模糊、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与早期肺癌呈正相关(P<0.05);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结节形态、结节类型、实性肺结节与早期肺癌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CT影像征象与早期肺癌的相关性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肿瘤致死的首要因素,其发病是一个多阶段发展及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吸烟、职业接触、遗传易感性、空气污染、电离辐射、基因突变等有关[12-14]。早期肺癌一般无特殊症状,仅表现为低热、咳嗽、喘鸣、痰中带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共有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癌细胞可转移至肝脏、骨骼系统、肾上腺、胰等部位,出现远处转移征象[15-17]。肺癌预后良好取决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据统计早期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50%,晚期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不足20%,因此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意义重大[18-20]。
肺微小结节为早期肺癌常见表现之一,肺微小结节指直径<10 mm的肺结节,肺微小结节性质决定其治疗方式及预后状况,良性结节手术效果通常较好,患者获益度高,早期检出未发生浸润转移的恶性结节,给予治疗后可延长患者5年生存时间[21-22]。既往报道显示[23]肺微小结节中恶性结节比例为20%~70%。另有研究显示肺微小结节恶变率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龄每增加10岁恶变风险可增加2倍,70岁以上肺结节患者恶变率>85%[24]。因此肺微小结节良恶性准确判断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难点与重点。以往临床对肺结节定性主要依靠穿刺活检,较大肺结节活检准确率高,但肺微小结节结构小,穿刺难度大,穿刺无法准确到达结节部位,组织取样不足,假阴性率较高,穿刺后可出现气胸、血胸等并发症,操作风险较大[25-27]。目前胸部CT检查是筛查肺微小结节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无创伤,能够多角度观察肺部结节特征,清晰显示肺结节形态、边界、结构等特点,全面反映病变部位整体信息[28]。通常认为恶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为结节与肺交界面模糊毛糙,可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良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为直径小、密度均匀、结节与肺交界面清楚光整[29]。本文161例患者经病理活检证实有161枚结节,其中良性结节79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49枚,慢性炎症结节30枚),早期肺癌结节82枚,早期肺癌结节CT影像学突出表现为边界模糊、伴空泡征、伴胸膜凹陷征、伴分叶征、见混杂性磨玻璃密度,而良性结节CT影像学少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结节与肺交界面清楚光整,以实性结节为主。一般认为肺微小结节形态、边界、结构等特点可不同程度反映其病理学特点。分叶征主要由肺恶性结节生长引起,出现细胞岛、肺小间隔阻断;胸膜凹陷征与肿瘤内反应性纤维化及病理性瘢痕形成有关;空泡征与肿瘤组织破坏未完全闭合小支气管,导致肺泡腔扩大有关[30]。由此可见,边界模糊、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混杂性磨玻璃密度等CT征象结合病理表现对早期肺癌诊断有很大价值。
综上所述,肺内微小结节CT影像征象与病理表现相结合对早期肺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肺微小结节边界模糊、伴空泡征、伴胸膜凹陷征、伴分叶征、见混杂性磨玻璃密度更倾向于恶性病变。但本文纳入病例数不够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