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 吉 尹立军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中国旅游产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中,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是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人才培养质量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品质旅游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OBE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简称。“Outcome-Based Education”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Spady(1981)提出的,进而在美国高等教育推广。所谓的“成果”(outcome)并不是学生的课程分数,而是以学生通过学习以后真正获得的能力进行评价学习效果。这一理念具有“反向设计”的特点,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反向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是一个以学习的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构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生产力又一次飞跃,战后的前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迅速崛起,美国教育的相关领域的成就也不尽如人意,美国的政府、企业认为应该进行教育改革,提升美国在世界的竞争力,一系列的教育理念被提出来,其中OBE的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因此OBE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应用是美国教育思潮的具体体现。
以OBE为导向基础上的学生中心地位的确定及成果设定的标准、评价、测量和考证,在此前提下的不断矫正与改进,达到预期成果。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首先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为了支撑能力培养指标的达成,需要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分解并实施能力培养指标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以一方面着重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问题;另一方面着重解决应用型课程如何实现学习成果产出的问题。
1.国情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讲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地区、产业在全球竞合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要针对目前的国情,建立切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育体系。
2.新业态
随着旅游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需求不再仅限于传统观光,旅游产品或服务不断创新随之改变着旅游经营模式,旅游也出现了新的业态,例如旅游+、共享旅游、私人定制游、医疗旅游、康养游、研学游等,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旅游新业态。
前国家旅游局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旅发〔2015〕241号)中强调加强普通本科旅游类专业,特别是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联合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发旅游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和行业人才评价标准等。鼓励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增加任务驱动型、项目开发型、行动研究型、案例教学型课程数量。
3.学校培养目标
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有着适切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也从宏观上阐述了旅游管理类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适宜用OBE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4.学生发展的需要
OBE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哲学思维。从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的理念出发,围绕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构建教学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胜任力。在OBE培养理念的基础上,不但能够胜任就业职业岗位,而且还能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同时,学生的发展也是家长期待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的体现。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标准化的、可测量和评价的。由此可知,学习成果需要设定,需要校内和校外共同完成,校内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教师、学生,校外实施主体是行业企业。
由前文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可知,从国家到行业到个人的发展,决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决定了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校内教学体系是一个闭环评价体系,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和影响。学校的相关教学活动也是国家、行业和毕业学生评价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要素。
图1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指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做什么”,毕业要求指的是学生“能够有什么”,“能够做什么”取决于“能够有什么”。因此,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
(1)培养目标的落地性
培养目标是学生在毕业一段时期以后所具有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是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设计。教育部在其颁布的《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里,对旅游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作出了阐释:“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具有指导性的、宏观的、笼统的表述,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在此提纲掣领的培养目标前提下,再制定切实可执行的人才目标,但是无论哪一类型的高校,在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不应忽视理论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2)毕业要求的可测量性
以OBE教育理念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在理论基础扎实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的能力,即“强基础、宽口径”培养基础上的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此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毕业要求一定要明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进行评价和测量。
①毕业要求的内容分析
虽然高校的类型不一样,但是对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来说,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具有趋同性,但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毕业要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高校,与其所处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学校的教学、科研综合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除了对学分、考证、毕业论文等有相应要求外,毕业要求基本上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的相关要求;二是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三是对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②毕业要求可测量性
对于本科教育的通识培养,与毕业要求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相适应的学习成果,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除了教育部规定的相关课程外,对于课程学习、相关实习(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内容应结合毕业要求进行细分,并且达到可测量评价、监控的范围内。比如读书要求,应该在数量、学科、类型、与个人发展或者专业相关性、考核标准等都有相应的要求,达到可测量的程度,方可从OBE教育理念去评价。
2.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体系的内容
基于OBE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建立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目前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以传统课程教学为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等几个大类,课程的性质有必修课、选修课、独立实训课、专业实践课等。除《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开设的课程外,不同高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马勇等学者提出了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应具备“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知识学习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划分只是在类别上进行了划分,每一种能力具体达到何种水平,即能力的可测量、评价还需要进行细化,便于监控和考量。
(2)课程体系构建的抓手
①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旅游特色
与旅游六要素相关的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及发展趋势,本科院校所在区域内的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是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
②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指毕业生到就业岗位工作5年至10年所表现出来的成就。职业能力是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和关键要素,职业能力是评价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的依据,同时还能评价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高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办学的必然趋势。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公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2019年5月,国家职业教育周,教育部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调动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积极的办学资源的积极性,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学生的能力,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反向优化课程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特色,与地方的地理、历史、经济、民族文化等相融合,形成优势的产业集群,旅游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能够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基于OBE教育理念明确学生的能力。利用旅游的新业态,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实现旅游与相关专业的协同发展。要建立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3.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设置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同模块中的不同性质的所有课程,课程开设的多少及具体开设哪些类型的课程,以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为根本原则。对于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毕业要求中的作用,要以可评价、测量、监控的成果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高度吻合。
课程与课程之间也不是割裂开来的,通过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分析总结课程之间的关系,与培养目标的能力能够高度契合地对应,同时达到优化课程内容的关系。
(1)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①学习结果的明确性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以学习结果为评价依据,即学生拥有的真正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课程活动本身。学生的表现是课程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考量因素,学校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成果要求和学生的高峰表现(culminating demonstration)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高峰表现(Brandt,1993)教学历程结束后,学生能展示出综合应用所学的能力,这是学习成功的最佳证明,即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进行内化、迁移和升迁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②多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
高校人才培养不同于工厂流水线的机械化生产,要尊重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培养,学校、企业、教师等多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
③勇于超越自我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实现学习结果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能够挑战自我,达到更优的学习结果。
④重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最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够带走的、在岗位上能发挥的职业能力,以学生的高峰表现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
(2)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的措施
为保障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最优,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学习结果。
①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测量性
作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尤其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设置,都要以OBE导向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表述清晰、具体,具有可测量性,能够以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要广泛开展调研,包括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学校定位及发展、家长及校友的期待、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明确可评价的毕业要求,理顺课程体系和结构构建,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合理性。
②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基于OBE导向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考核,是保障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根据学习成果的具体要求,主要是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多种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根据课程性质、项目等进行设计,考核的方式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主要形式有讨论、论文、调研、考试、课外阅读、实习、大赛、舞台剧等。无论哪种考核方式,知识、能力要求必须明确,考核的目标是使每一位学生对所学领域、内容都能够精准掌握,考核的标准不只是成绩的高低,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咨询和答疑,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没有达到预定要求的个别学生,教师要给予指导,形成科学的评价与步骤,并有实现目标的良好的循环机制,一直到完成设定的目标。
③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以OBE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有效运行的、不断进行修正调整的高效的运行机制。文章从摭谈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a.实习。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性实习计划;其次要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再次要以OBE的教育理念实习评价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和实习结果进行调整。
b.校企合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校企合作与评价:校企有效联动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与考核。
c.双师人才培养。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非常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应该从激励性机制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使教师在OBE教育理念的教学中,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考核保障学习成果中起到关键作用。
d.技能大赛。重视技能大赛在理论学习、知识应用、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专业技能大赛是对学习成果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的检视手段。
④重视科研。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同等重要。教师通过科研工作,可以推动教育发展,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科研工作是双向的,是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研判,也是实践教学进行理论化的提升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强化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习成果的达成。
⑤重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革命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达到不同模块学习的最佳学习效果。教师除了建设平台外,还要对学生的相关教学平台的学习进行考核,完善考核标准,真正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1.学习成果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OBE教育理念在我国开始实施,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对其理解不一,界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有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但是在达到要求的学习成果过程中,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高校会制定不同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从简单认知到高层次认知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成果界定难以达到同一水平。OBE教学改革主要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基础研究,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有困难的,尤其是核心学习成果的定义不够具体。
2.OBE实施的缺乏系统性
目前OBE实施还停留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主要还是以课程为主,这种标准使得学习活动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容易割裂开来。教学内容和学习结果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检验;重学生的个人能力的评价,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培养。OBE的实施还受限于目前学校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审批、管理较繁琐。
OBE在美国推行时,主要是由政府和学校来进行评价、监控和反馈的。政府和学校作为OBE教学改革的主体,会不断提高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自主与角色,也是OBE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个性化、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再加上教师的考核、晋升、职称评聘等压力,导致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不利于OBE教育理论下的学生培养。我国实施OBE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是以学校为主要实施主体的,但是学校的监管和反馈机制不健全,真正的实施主体是二级教学部门,执行程度参差不齐。家庭、教师、企业等也可视为实施主体,对相关实施主体在OBE教学改革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进行明确,主体明确,责任明晰,才能够保证学习成果。
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主要关注了学生毕业5年的学习成果,高校人才培养除了关注学生毕业一段时期的发展,应重视学生长远发展,比如跨学科知识与能力、资源整合、制定学习方案并执行和自我评价,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应更注重未来取向的学习成果。目前的OBE教育改革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是高校的使命。因此各方力量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厚植人才培养力度,才能夯实人才培养学习结果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