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输液取血室 (天津 300192)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在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输液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94例对象均收治于2019年2月~2019年12月,均为在本院接受老年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47例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方法为输液泵,参照组47例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方法为常规方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脑梗死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的致病原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或者是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软化[1],并以老年患者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猝然晕倒、言语智力障碍、肢体障碍和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以静脉溶栓治疗为主,而不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就应该对更好的静脉溶栓方法进行分析[2]。本次实验研究观察了在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输液泵的临床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本次实验研究的94例对象均收治于2019年2月~2019年12月,均为在本院接受老年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n=47)与参照组(n=47)。研究组由男患者28例,女患者19例组成,年龄介于60~78岁,平均(68.4±3.7)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3~7h,平均(4.18±0.36)h;参照组由男患者26例,女患者21例组成,年龄介于60~79岁,平均(68.7±3.9)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7h,平均(4.21±0.39)h。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脑梗死,排除存在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将150万U尿激素酶与1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相混合,之后给予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
1.2.2研究组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借助输液泵进行,将150万U尿激素酶与1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相混合,首先取全部药物的10%,并在1~2min内完全推注,之后利用输液泵完成剩余药液的泵入,时间为60min,泵入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SOD、MDA)和不良反应(颅内出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NIHSS分值降低46%以上,无明显后遗症出现为痊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NIHSS分值降低18%~45%之间,有轻微后遗症,但是并不影响生活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NIHSS分值降低不足18%,出现了明显后遗症,影响了正常生活为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神经功能借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价,分值介于0~42分之间,正常或者是接近正常的分值为0~1分,轻度卒中分值为2~4分;中度卒中分值为5~15分,中重度卒中分值为16~20分,重度卒中分值为21~42分[4]。
肢体运动功能借助Barthel评分进行评价,评分介于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为理想[5]。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示、检验方法为百分比(%)和卡方(χ2),计量数据表示、检验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s),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
研究组47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7例、19例、1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7.9%;参照组47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7例,其治疗有效率为85.1%,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与参照组各有患者47例,在治疗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分析比较
研究组有患者47例,其中出现颅内出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有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参照组有患者47例,其中出现颅内出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有8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输液泵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输液控制装置,可以准确地控制和调节输液的速度,保证了药物均匀的进入患者的体内,从而发挥最佳的药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6]。在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的过程中,输液泵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针对性的根据患者的溶栓效果改善药液的输注速度,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溶栓效果,避免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是一种理想的静脉溶栓方式。
综上所述,在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输液泵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