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2020-09-12 14:27张付军
教育界·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渗透策略德育教育

张付军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为了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抓好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综合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相互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文章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前言

在少数民族地区抓好德育教育,必须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形成了基本的对世界的看法,形成了独立的个性,但是还是要加强德育教育。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思想品德,规范日常行为,强化“热爱祖国、相信科学、做高素质人才”“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等优良思想,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素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知识点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对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一篇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知识点,将教材中逻辑性较强与德育教育意味较重的内容及时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句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当时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着革命,象征光明,抒发对革命与祖国前途充满乐观主义的憧憬。整首词表达了毛泽东同志为了改造日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通过这首词,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了解当时革命不易,有志青年都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定要改造日中国,改变日社会的壮志豪情。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语文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思考语文教学内容。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课后问题答案以及文章中所有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者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粗读、略读、精读、细读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当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深刻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比如在必修三中《劝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设喻等修辞方式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人的一生中绝对不能停止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要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己的思想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可以适当借助外物来帮助自己实现目的,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一个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在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坐在教室中对外面的世界展开想象和联想,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

2.在写作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写作方面着手。在平时教学中,德育教育是否发挥正常作用,以及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吸收情况都可以通过写作反映出来。德育教学质量高,那么学生在字里行间都会体现出高尚且丰满的情操,学生写作的内容饱含情感,作文中都是触及心灵的故事,引人深思,题材新颖,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必修一中表达交流的主题有“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在这个主题的写作中,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更加有深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叙述描写大爱,像新冠疫情期间,有一群“逆行者”,纷纷奔赴武汉,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全国各地的驰援物质、全球华人的爱心捐赠等等,络绎不绝地运送到疫情中心,体现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克服疫情的决心,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高度,写作中体现正能量事件,提高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也能提升写作水平。

3.鼓励学生积累德育教育的名言警句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课文中,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名言警句。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背诵积累名言警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言简意赅的话语就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名言警句中蕴含的哲理,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使学生不定期翻阅查看积累的名言警句。或者将名言警句每天更新在黑板报上,每一次上课之前带领学生学习一句新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齐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励,受到警示,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鼓励学生要像君子一样高大刚毅且自强不息,像大地一般厚重广阔承载万物;“山高人为峰,路远脚更长”,只要心怀信念,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一直保持征服和挑战的勇气,就必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和文学底蕴。

四、教师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和学生每天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高中生本身就比较喜欢模仿,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着学校的脸面,而且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好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有样学样。如果教师非常温柔,关怀他人,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情商更高,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更愿意乐于助人,關心友爱他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那么学生也将会非常勇敢,形成坚毅的性格。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榜样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渗透策略德育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