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舟
【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已经被颠覆,借助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出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也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已经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远程指导学生预习,可以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拓展。融入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更加精彩,也更加高效,大大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1]“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步和基础。笔者将以“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成就高效课堂。
一、借助信息技术,让预习更精彩更深入更有效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必须要做的重要功课之一。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很难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指导和监督,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太理想。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远程指导和监督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效,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可以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积累数据整理、分析经验,为以后的统计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制作好预习任务单,通过互联网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任务单的提示进行预习,确保预习的效果(如图1)。
教师通过互联网把预习任务单发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单的指引进行预习,并把完成预习任务的情况录制成视频发给教师。教师通过视频及时指导学生的预习工作,让学生的预习不单调,不枯燥,效率更高。
二、借助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高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率,是一线教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前导入更精彩
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前导入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眼球,让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执教“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一课时,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学生在公园秋游的欢乐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图、文、声并茂的课前导入,然后根据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据分类整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1】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图、文、声并茂的视频,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内容。
师:同学们都喜欢秋游吗?这是我们班上学期在公园秋游的视频,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人呢?
生1:有学生,有老师。
生2:有女的,有男的。
师: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
生3: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踢足球。
生4: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看到了他们身份不同、性别不同,以及他们进行的活动也不同。根据你们观察到的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问题1:老师有多少人?学生有多少人?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问题2:男的有多少人?女的多少人?男的人数多还是女的人数多?多多少人?
问题3: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通过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就可以很快解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
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图、文、声并茂的视频,不仅能在一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知道分类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感受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借助信息技术,让教学难点更精彩易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体现在是否能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内容。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教学知识由抽象变得生动、直观,让小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师可以巧妙借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精彩讲述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教学片段2】让学生经历、了解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的过程,学到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动态画面,让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比如我们要解决问题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1:首先要知道老師有多少人,学生有多少人。
师:如果根据这个问题来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生2:分成学生和老师两类。
师:如果我们用★表示老师,用●表示学生,一个★表示一个老师,一个●表示一个学生,我们一个不漏地依次把数据记录下来。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如图2)
师:从图2中,我们可以整理出什么数据?老师有多少人?学生有多少人?
生3:老师4人,学生16人。
师: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你能回答出问题“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吗?
生4:学生比老师多12人。
师总结: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首先根据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最后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片段3】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运用多媒体一起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们把秋游的人分成了老师和学生两类,那么这样的分类能解决后面的两个问题吗?
生1:不能。
师:想解决第二个问题“男的有多少人?女的多少人?”要怎么分类?
生2:分成女的和男的。
师:想解决第三个问题“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少?”要怎么分类?
生3:分成下棋和看书两类。
生4:不对,分成下棋、看书、打羽毛球和踢足球四类。
师:我们一起借助多媒体统计一下,画出分类图。通过这个分类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不重复地、不遗漏地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分类(如图3)。
借助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动态呈现分类的过程,而且可以画出统计分类图,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分类的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教学形态,让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有一个精彩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态突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突破教学难点,让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更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