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桂英
摘 要:当今社会,科学的发展突破了学科的界限,正向着综合化、协同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教界提出了一个重课题,必须积极有效地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开阅的视野、发散的思维方式以及综合创舒的能力,能在来来世界独领风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需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于以拓展、激活,务使学生从这种渗透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拓宽思路,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教学;学科渗透
一、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文字、声音、图像等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创新情境。其次,在大地理教育和全球化的指导下,构建课内联系、校外联系、国内外网络化、学科间全球化一体化的地理教育体系,以极大地拓宽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由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不能很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这个问题已成为中学教师难题。为了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吸引高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怎样才能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自觉参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自愿参加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上,多媒体技术的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能够完美将声、光、电有机结合,通过一些特殊手段,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高中学生进行激励,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和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让高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问题环境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2、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在地理课中开展审美教育。喜欢美是人的天性,美好的事物可以唤起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在高中地理日常教学中,渗透着美化教学内容,这样能使高中学生对隐藏在地理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够提高高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更多地显示地理图片和视频材料,让高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还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美,发现生命对称现象,从而激发高中学生探索对称现象的强烈愿望,发现地理与自然的内在联系。这种美的心理活动可以启发和促进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智慧和美感,使高中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人文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巧妙地将人文历史知识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这样不仅能够解释教材中地理知识,而且还能联系起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比如:在学习《中东政治地图变化》一课,老师可以结合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外国列强通过一系列手段占領了我国大片领土、沙俄多次入侵我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苏联的解体,才改变了中国的版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华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人文历史知识。高中学生的思想相对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向学生强行灌输人文历史知识,学生会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巧妙将人文历史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相关学科认识,开阔视野。例如,在学习《洋流》一节时,老师将有关人口迁移的历史故事与著名的“三家贸易”联系起来,欧洲奴隶贩子则利用洋流的特点向美洲出售黑人,然后顺利地返回。又如,在学习《地球公转和自转》一节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地球不断公转和自转的故事,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相关知识的背景,又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德育在地理学科中的渗透教育。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失去机会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基于地理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差异,地理知识是显现的内容,情感道德教育则是隐性的内容。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掌握地理知识。但对情感道德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适当的机会,加强引导和总结,把德育渗透到地理知识教育中去。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容时,我们是这样讲解的,我们的班级就像地理环境一样,它也具有整体性。如果转学新学生不遵守规则,则有两种处理结果:一是大家都无视他,纵容他继续任意而为,必然会有一些意识薄弱的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变坏,让我们班级变得更加糟糕。二是大家都帮助他纠正缺点,让其逐渐成为一名好学生,从而保持了班级的完整性。通过对现实材料的挖掘,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完整性”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班级整体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