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政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相应的教育体系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包含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整体而言,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我国国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建设事业所需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育改革正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逐步推进。受高考制度影响最大的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严肃性,为了赶超教学进度,锻炼学生的考试技能,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需要引起各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普通高中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了2414.31万人,比之上年同期增长了1.64%,同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再次突破,达到了51.6%。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教育是承接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纵观当前的高中教育,雖然核心素养教育在稳步推进背景下,其教学模式都有了相应的改变,但作为严肃性与学术性较强的数学科目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还需各高中数学教师的积极探索研究。创造性思维是在综合了理论、理解、思考、记忆、联想等多方面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探索创新的高级脑力活动,兼具了智力活动与心理活动的高级思维能力。其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倾注一定的精力与时间,使学生在长期的思考过程中逐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对于学生个人的身心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基于当前教育改革趋势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才,而国家的根本在于教育。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趋势的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贯穿个人成长始终的必要能力,对其的培养要从学生时代抓起。高中生要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锻炼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更高的成果,并在日后走上社会后以高超的能力迅速适应。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下的学生,其学习的行为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能够以辩证的科学目光将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全面的思考模式,有助于其打开视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必备的各项技能,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其学习效率,优化整体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高考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其综合能力。一方面,高中数学科目的应试性较强,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普遍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在枯燥的刷题过程中极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热情难以长期维持,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有效提高[1]。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使其自发的加入课堂建设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渐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通过坚持独立思考不断深化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更能在其参与生活实践时提供更为客观的视角,极大的锻炼了其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对于其眼下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更对其人生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
(1)学生的依赖心理较重
由于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通过考试在其学习目标中的占比较重,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潜意识的更偏向于理论知识与考试技能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较重。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遇到难度较高的数学问题时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帮助,通过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与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掌握知识点,其学习模式不具独立性与灵活性,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客观的环境支持。
(2)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数学公式讲解、代入例题解答、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业这样的流程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在这种固定模式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长期以往,学生常常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较为消极[2]。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若学生不具备主动学习的热情,那么其在数学重难点的学习中就极易受到打击,从而丧失学习信心,并对其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一定的心理阻碍,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3)学生思维模式僵化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目标较为单一,普遍以通过考试为主,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因此其在思考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思维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僵化问题。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体现在数学学习中,在面对重难点问题时解题方式片面,一旦出现定量变化就常常不会解答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成长被僵化的思维模式限制住,体现在其实践活动中就显得较为呆板,不具变通性,不利于其人格的健全。
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为了摆脱学生对于教师的过度依赖心理,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教师应当在展开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鼓励学生多多进行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放权”的渐进性,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成长环境,在长期的引导下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成长[3]。其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其疑惑或产生认知偏差的部分加以及时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创造有利的空间。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复数》一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数集的扩充而独立思考扩充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切入复数的定义,有效展开后续的学习。
(2)調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此过程中较好的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反向为教师提出课堂优化意见。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几个纸盒子和糖果,按照不同比例将糖果放在纸盒中,让学生根据样本计算每次打开盒子拿到糖果的概率,计算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糖果作为奖励。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良性引导下,能够更积极的发散其创造性思维,探寻最有效率的计算方式,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深化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3)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创造性思维具有批判性与连贯性的特点,在其指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全面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其创造能力的提高。为了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需要,教师应当积极针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效拓展其思维模式,使其具有全面性与变通性[4]。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解三角形》一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多样性,在求某一角的度数时可以借助不同的定量进行计算,鼓励学生探索多样的解题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不再局限于单一方向,对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极大的锻炼作用。
结语: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思维能力,其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培养,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更能极大的促进其核心素养养成,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应当针对当前高中生的学习难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断拓展其思维模式,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空间,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深化完成,塑造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蕊.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赤子,2016(19).
[2]孙瑞清.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58‐59.
[3]张元.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
[4]郑巧文.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J].科技创业月刊,2018(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