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洪
摘要: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二者应密切合作、相互沟通,形成一致的教育影响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教育理念、方法上达成共识。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家园共育;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234
引言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成长的摇篮,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发展。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让孩子接受幼儿园的正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家长在知识程度、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传统影响上有着千差万别,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对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产生了不同影响。
一、家园共育现状
通过对目前家园共育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由于家园共育范围有限,局限了家园共育模式的优势发挥,无法有效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质量。部分幼儿园仍旧秉持传统的家园共育形式,不仅增加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压力,且对家长造成更多负担,影响到家园共育模式可持续开展。为打破家园共育模式的教育困境,应当基于幼儿心智对共育合作领域进行合理拓展,寻找新的共育合作路径,并对家园共育形式进行创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辅助设备,如信息技术、社交软件、云计算技术等,打造透明公开的幼儿园教育模式,促进家园共育形式多样化发展,为幼儿构建安全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园中行为习惯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里受到的影响会在幼儿园中反映出来。许多幼儿园老师发现,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发展得好的孩子,往往他们的父母在家里也是在教育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三、如何改善家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教育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学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相一致时,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主要受到来自两种不同环境——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因此,只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最佳地促进儿童发展。相反,如果两方面教育产生矛盾,则教育力量不仅相互抵消,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而且儿童也会在不一致的教育中感到无所适从。“合作伙伴”、“参与者”这些关键词的提出,要求家长要重新定位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儿园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要家园相互合作。家长应通过学习努力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学习关于早期教育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更新育儿观念。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开始积极性很高,但持久性不够,当家长的要提高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认识,做教育的有心人。在日常接送孩子时应多与老师沟通,反映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使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亲身体验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在反思中发现孩子的长处或不足,向幼儿园进行最直接的反馈。也有些家长对于参加家园活消极懈怠,认为无关紧要。这样不仅不利于家园共育,对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每位家长都应该从孩子的心理健康考虑,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幼儿园面向家长组织的各种活动。
(二)改善家园合作模式
保证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双向联系并不是简单地开开家长会,更不是敷衍地举办个座谈会;它是双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碰撞。家园合作最直接的目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幼儿在不同场合中的真实表现,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运用正确、恰当的方式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家访、电话访谈、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之外,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为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交流提供了便捷条件。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聊天软件、视频软件来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对方。这种方式能够真实地呈现幼儿每日的行为习惯。另外,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始终保持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态度,本着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原则,形成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工作改革时,为突出新教育思想的特点,幼儿园应当对家园合作模式进行重新建构,围绕最新幼儿教育要求与原则,搭建新的家园共育模式。通过多个路径的工作创新,整合家园教育资源,共同推动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康丽莉.浅谈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38+21.
[2]張璐.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51-453.
[3]邱琳.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华夏教师,2018(1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