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庆慧
摘 要:本人从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三个角度论述近年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发现试题以教材为基础,源于生活实际,突出创新性和应用性,注重实验探究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考查。高考命题紧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主趋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命题规律为教学备考助力。
关键词:高考试题;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仔细研读近三年全国Ⅰ卷、Ⅱ卷、Ⅲ卷高考生物试题,并比较分析发现,2017、2018和2019年试题难度基本相当,命题风格基本稳定不变,既突出了重点,又延续了立意新颖、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特点。
1.注重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和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
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和教材基础知识都是考生的必备知识。教师在平时教学或复习备考中,无论是对知识点讲解还是高考试题分析,都要落实在对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上。例如,2019年全国Ⅱ卷30题(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这是对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体液调节的考查,教材中明确给出体液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和作用时间较长[1]”特点,考生需准确理解记忆作答。
纵观近年全国卷中,这种试题绝非少数。2019年全国Ⅰ卷第1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细胞凋亡,试题四个选项考查内容都源于教材原文。可见,教材就是高考命题的源头,翻开教材,剖析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就是在寻源。高考命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生物学重要概念和教材基础知识的趋势。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基础知识、重要概念,助力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或流程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细节,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有余力的前提下,可适度补充、拓展。
2.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
关键能力是指在学科相关的生活或探究情境中,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2]。高考生物对实验与探究、文字表述等能力考查的试题,能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2.1对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全国卷中,实验设计试题频频出现(表1),这是富有挑战性、区分度高的难题,综合性强。学生要有基本的实验设计思想、明白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关键还要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把这个过程表述出来。2017年全国Ⅲ卷第32题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要求考生以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为材料,设计实验对其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本题考点是利用遗传规律设计杂交实验,考生需掌握判断基因位置的一般方法——正反交法,并结合学科专业语言准确作答。
实验设计的考查,对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与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从而分析、解决问题。依托实验设计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个要求的提高,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2]。这确实像一把尺的衡量功能,立足高考“服务选才”功能[3]。对教师而言,实验设计的多次出现,紧紧围绕“指导教学”方针[3],在今后实验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对科学思维,专业化思想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2要求学生有准确的文字表述能力
近年全国卷中,很多试题都要求有较长的文字表述,阐述“原因是什么”。如2019年全国Ⅱ卷29题(3)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a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a角原因是。要求学生对其分析探讨,然后作答,学生能否抓住关键点即生长素浓度决定角度,并准确描述是能力的一种体现。近年原因探讨类试题非常多具体见表2统计数据。
再如,实验设计类的命题,多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学生写起来比小作文还难,不能洋洋灑洒,而要严格、严谨、严细。这就要求理科生有较好的准确的文字表述能力,单纯地认为理科知识只是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能用准确的学科语言去描述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也可为以后写专业科研论文打下基础。这似乎已经成为近年生物高考命题一个显著的特点。
此外,信息材料试题每年都出现,如质子泵(H+ATPase),恐惧生态学,血清饥饿法等。这些试题通过像考生提供新知识或者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考查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高考生物试题命题的创新性。实际应用试题也是如此,黄瓜栽种、土豆储存、大豆发酵应有尽有,种子风干、氮肥施用、土壤污染面面俱到,要求考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学科与农业生产、社会实践间的联系,是其应用价值的体现。
实验类、原因探讨类、信息材料和实际应用试题的考查越突显,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考生应具备灵活的思维,多样的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应对未知的考题。复习备考时,第一,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多让学生进行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第二,一如既往地重视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复习,掌握常规实验设计方法,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系统的辩证的思维习惯,进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这是高效复习的关键。
3.注重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近年高考试题,始终坚持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明确指出它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4]。下面主要以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简述之。
生命观念是最具有生物学学科特点的一个方面,主要有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重要观念[4],而高考试题本身就注重对这些观念的考查。2019年全国Ⅱ卷只是选择题部分,就已经将这些重要观念呈现了出来。第1题是对滑面内质网合成脂质和RNA在细胞核中合成的考查。内质网,细胞核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这是结构与功能观基本内涵。第2、3题考点分别涉及物质输入输出特点,呼吸作用中物质与能量变化,属细胞代谢内容,是物质与能量观核心。第4、6题考到水盐平衡调节,数量金字塔特点,分别属于个体和群体稳态范畴。稳态与平衡是从细胞到生物圈所有层次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的特性,此为稳态与平衡观基本内容。第5题考点涉及基因分离定律和利用性状分离进行杂合子判断,属遗传学内容,而遗传本质是进化与适应观的基础。生命观念,是一种内化在头脑中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4]。生命观念的建立,可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看待生命世界,这是生物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
社会责任的考查,旨在像学生传递一种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勇于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2]。2018年全国Ⅲ卷第32题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本题要求学生了解分解者的作用和处理生活垃圾的理化条件,涉及生物、环境和处理对象三个层面,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意识[5],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家园,要与之和平共处,才能可持续发展。学生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意识,并在环保过程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这也顺应我国形势,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并关注社会热点、学科前沿动态,命题人可能以此作为命题情景进行知识原理、核心素养考查,若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有所接触了解,可减少陌生感,缓解紧张情绪,淡定从容作答。
综上,凡涉及能力培养、思维习惯养成和设计实验等问题,都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反复强化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不能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
[2]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2019高考试题[N].光明日报,2019,06-09(06).
[3]姜刚.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N].中国教育报,2018,03-03(5).
[4]中华人共和国民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刘锡凯.走向深度思维和本质探寻的高考试题[J].中学生物教学,2019,(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