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2020-09-10 07:22:44邹樱
高考·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渗透高中

邹樱

摘 要:本次论文首先结合实际,对高中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做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应试教育的身影仍旧难以去除,并且学生们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随后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途径,建议围绕教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机结合实现拓展延伸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历史

在高中阶段,每一名学生和每一个老师所面临的都是高考的压力。无论是来自社会方面的还是家庭方面的期待,都使得高中教师不得不采取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们虽然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课本教材当中,对于课本教材以外的文言文内容则鲜少有涉猎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不足之处

1.1应试教育的身影仍然难以去除

应试教育有十分明显的略处,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一味的依靠知识的传递和教师权威的逼迫使得学生不得不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情况之下,学生们对于文言文、古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会翻译和会背诵这两个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大量时代背景和情感特征则知之甚少。而很多教师因为需要满足教学上的升学率和教学计划,盲目地进行追赶。在开展日常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时候,只注重知识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情感层面上的熏陶,突破这种知识的机械背诵抄写。使得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一种天然的抵触心理,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培育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在这种情况之下,高中生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被割裂,无法体味到其中所蕴含的大量文化价值和文化元素,更不要提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弘扬和创新了。

1.2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较弱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将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中的一些实词,虚词进行重点的讲解,尤其是将这些词汇的翻译办法傳授给了学生,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中的情感体悟能力,尤其是无法使得学生们了解到文言文和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大量价值和意义,并没有意识到这篇文言文为什么会经久不衰。除此之外,在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许多高中生对于课外书翻译书的依赖性是相对较大的,一旦发现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中的内容自己不能理解的时候,那么马上就翻到注释的那部分,或者是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词义翻译的查阅。这样的话,学生们自主翻译和自主理解的能力将会逐渐被弱化,更加无法了解到文言文和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举例来说,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收录了一部分诗经当中的内容,同样也收入了一些史记当中的内容,还有一些四大名著当中的内容,而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和精髓。但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可以从翻译和实词,虚词以及背诵方面着手,或者说只能够围绕着高考试卷的得分点着手,不能够辩证地去看待这些课文,更不能够从深层次去了解这些课文。这就使得很多实词虚词一旦产生了一词多义的情况时,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应当翻译成什么。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途径

2.1围绕教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高中知识的学习仍然不能够脱离课本,这一核心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只能够围绕课本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利用网络的力量做好知识面的延伸,使得学生能够围绕教材内容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高中语文教材的排版和编辑是大有学问的,每一单元、每篇课文前后都具有十分密切、且隐晦的联系性,而在这种联系性当中,同样也凸显出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文言文来说,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怎么翻译,学会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得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之处,了解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客的风骨与精神。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围绕教材深入挖掘,了解到教材背后所蕴含的大量文化元素,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不断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渗透,培育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兴趣态度。

举例来说,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不能够仅仅围绕教材大纲进行讲解,而是需要做好知识面的拓宽,使得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大臣所代表的不同精神。尤其是需要使得学生们了解到,廉颇虽然作为一介武将,但是他知错能改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另一项如作为读书人的代表,不仅心胸宽广,而且不计前嫌,愿意原谅他人、包容他人。在学习劝学的时候,教师则可以着重从勤奋好学,这方面的良好品质着手,使得学生们了解到,古代文人在学习之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课文的讲解,帮助学生们养成刻苦求学、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这对于班级学习氛围的打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机结合实现拓展延伸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关乎到语文这一门学科,同样也涉及到了大量的历史知识,所以在开展高中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力量,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做出一定的延伸和渗透,使得学生们既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又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历史。举例来说,在高中语文课本当中,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文言文和古诗词都是节选一小部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并没有节选的部分展示出来,在多媒体设备之上进行投放,使得学生们进行简要的理解,并可以通过通读全文的方式,对整篇文章和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且全面的了解。不仅如此,在学习一些课文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将课文内容的撰写背景和时代特征展示出来,在学习六国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讲述一些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并且和七国争雄时期被灭掉的六国进行对比,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能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激荡当中,中华民族保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汉字还是古诗,都代表着我国最先进的古代文明历史。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甚至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培育高中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敬畏之心,使得高中学生增强自身的民族荣辱感和自豪感,对于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更高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何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80-181.

[2]李元,施风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4.

[3]曾群峰.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89-90.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高中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20:38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8:58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8:25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5:21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57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50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环球时报(2014-10-30)2014-10-30 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