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林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人地协调观念、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性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新课改理念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深度学习理念,结合多元教学理念,采取多元新课导入的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引入社会的相关问题、巧设探究性情境问题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层层思考地理问题,更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元导入;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大气循环;情境导入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新课导入环境是非常关键的,科学、高效的新课导入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进而学习地理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必备能力。但是,传统的高中地理新课导入的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有效快速吸引学生,实际的导入效果比较低效。新时期,教师可以运用多元新课导入的方式,结合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依托生活背景引入地理概念,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理论与实际,引导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學习、合作探究,逐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化的资源,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建立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引用丰富的图片与影像资料,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中导入新课[1]。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地球大气是生物生存与地球的保护层,大气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造成影响,地球热量传输和水汽输送主要靠大气运动,进而形成气候与各类天气系统。针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一节,教师可以创设奥运会长跑比赛的视频,展现东非地区运动员夺冠的情境,并提问:为什么东非国家运动员的成绩会优于其他国家?为了提高我国运动员成绩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是遵循了什么原理?通过创设这个现实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不同海拔的空气含氧量,更好导入大气垂直分层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过量使用氟利昂等人类活动对于臭氧层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二、引入社会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区域认知
高中地理学科与社会生产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论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的实际知识内容,结合相对应的文本、图片与视频资料,引入社会的相关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区域认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2]。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之《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节中,教学目标是认识和理解大气受热的过程,能够解释实际现象,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分析具体地理问题等。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城市热岛环流”的社会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天中心城市感觉比郊区热?为什么重工业企业会布置在远离市区的位置?接着还可以引入同纬度内陆与海洋气候的差异相关问题,比如:同纬度的夏季海边为何比内陆凉爽?胶济铁路两端的济南和青岛,为何青岛夏季来临较晚且平均气温低?通过提问导入“大气热力环流”“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等内容,引导学生区域认知,培养学生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三、巧设探究性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在高中地理新课导入的环节,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有趣、生动的教学素材,制作相关微视频与多媒体电子课件,巧妙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问题[3]。学生之间需要进行小组合作,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结合不同要素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解释发生与演进过程,更好认识实际生活中与社会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形成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之《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入晚秋与寒冬的情境图,包括天高云淡景象的天空、早上农作物上的霜冻、电视剧《闯关东》制造烟雾抗霜情节、青藏高原上传统藏民的穿着等,结合这些情境巧设探究性的问题,比如:晚秋与寒冬时节,霜冻现象为何多出现于晴朗的夜晚?人造烟雾为何具有防御霜冻的作用?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为何早晚温差巨大?通过巧设探究性情境问题,引发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内容深入思考,在小组中间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代表试着回答为,之后进行评价与总结,比如:第一问中晚秋与寒冬时节气温低,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热量大量散失,导致夜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第二问因为烟雾可以提高大气逆辐射,降低夜晚地面辐射散失热量,保温地面,可以防御霜冻;第三问是因为高原上的大气稀薄,若然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多,但是高原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保温性较差。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巧设探究性情境问题、根据回答情况总结的流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任务,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是以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为例,研究多元新课导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依托高中地理的人地协调观念、区域认知能力等核心素养内容,结合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创设生动现实情境、引入社会问题、巧设探究情境问题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冰,瑞亚李乔. 多元新课导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J]. 学周刊,2018,No.359(11):114-115.
[2]赵霞,舒秋贵,赵平凡.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导入设计[J]. 高考,2018(5):97-97.
[3]张彩玲.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000(002):76-78.
四川省井研县井研中学 四川省乐山市 6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