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回归至生活

2020-09-10 04:23陆茜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生活教育探索

陆茜

【摘要】《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研究证实,利用生活中的科学性,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科学教育,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增进幼儿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乐于探究和创造科学品质,获得内化的科学概念、知识经验和相关技能。

【关键词】科学活动;探索;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幼儿由于年龄小,难以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科学概念,选择贴近生活的教育能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多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儿积极主动的参加科学探索活动。

一、探索生活化的科学探索活动内容

3-6岁的学前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提出有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疑问。学前儿童的问题从“是什么”逐渐扩展到“为什么”和“怎么样”。他们的好奇心几乎遍及每个科学领域的现象和事物。无论是天上飞的小鸟,还是地上爬行的蠕虫,都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生活中的科学有很多,科学活动《毛毛虫找妈妈》是以“毛毛虫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毛毛虫的妈妈吗?还有哪些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不一样?”为主线展开。学龄前的幼儿对动物有着前所未有的好奇心,就如同好奇自己從哪里来一样,而生活中,毛毛虫是幼儿最直接能接触了解到的动物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随着毛毛虫的生长和变化,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了幼儿观察,也让幼儿在生活中了解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科学活动《种子发芽》,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能进行各种有价值的判断:我把种子种在土里面,种子会发芽;在种子发芽结果的过程中,幼儿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记录和分析,有了生活经验和科学经验做支撑,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幼儿在生活化的科学活动中,获得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科学产生问题,形成了科学的态度。这样,就调动了幼儿真正内在的探究动机,也只有这样的科学教育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生活中随处都隐藏着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把握它,就能活化我们的科学活动。

二、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

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获得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认为,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将一部分教室作为“观察角”,里面可以种植小花草,饲养小昆虫小动物等等,或者作为记录天气的地方。这种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引导,是通过可爱美丽的事物,吸引幼儿自己去观察,从而获得经验和知识,同时这种方法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也在无声无息中使幼儿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我们在班级内设立科学区,放置专供幼儿做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凹凸镜、反光镜、电池、磁铁等等,在科学活动和自由活动活动长,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去做一些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如:摩擦起电、沉与浮、空气流动产生风等等。在这里幼儿步入了光学、电学、声学、力学的科学世界,动手动脑、通过一遍遍的尝试,一次次的探索,获得真知。

三、提高教师运用生活教育理论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活用生活教育理论,才能有效推进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帮助幼儿发现科学现象,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材料是科学活动中引起幼儿探索的最直观的载体,关于材料的选取,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尽量生活化,直观化,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一)材料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材料是丰富的,能够起到源源不断激活幼儿兴趣的作用。幼儿尚处于知识增长的扩张阶段,对周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可以通过科学,使幼儿对身边的生活感受到趣味和价值,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收集家中的储物箱,让幼儿理解大套小的关系,又如收集家中的谷物,让幼儿辨识不同的粮食,如大豆、黄豆、绿豆、大米等等,并在辨认过程中识别了不同的颜色。

(二)材料需有操作性和参与性。

幼儿喜欢直观的、游戏性的活动,基于这个心理特点,材料的选择可以具有操作性和参与性的特点,例如教师提供乒乓球、玻璃球和大米材料,让小朋友把这些材料放到杯子中并一定要把盖子盖好,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方法,看谁能材料都放到杯中并盖起盖子。结果有的幼儿能盖起来,有的盖不起来,那么老师对不成功的情况进行提问,启发幼儿进行思考,“为什么盖不上盖子呢?”通过这种方法,开阔幼儿的思维,懂得空隙的含义,了解大物体和小空间,以及小物体和小空间的关系。另外,在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特点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侧重幼儿的参与和实际操作,这两个侧重点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三)材料需要具有趣味性

遵循幼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稳定性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尊重和利用幼儿自发对材料感兴趣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使材料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利用幼儿的兴趣,即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材料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意思是选取材料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使其好奇与愉快,并且能一定程度上维持幼儿对其的好奇心,不会因时间的延长,发生注意力转移。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中的起始阶段,幼儿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身心发展远未成熟、完善,因而,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通过这种启蒙教育,使幼儿萌发科学情感,培养科学态度,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积累科学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版. 复旦大学, 2011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生活教育探索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