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工会报刊发展

2020-09-10 16:23:39崔东敬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融媒体报刊

崔东敬

摘要:在当前融媒体时代下,工会新媒体建设也在蓬勃发展,这对工会报刊的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和影响。为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工会报刊要加强内容建设,了解职工群众的所需所思所盼,丰富服务形式和手段。同时,工会报刊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顺应“互联网+工会”的工作创新模式,努力打造职工群众的精神家园,做好工会宣传工作“主阵地”。

关键词:融媒体;报刊;精神文化

一、坚持阵地意识

阵地是发出党和人民声音、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基本依托。工会报刊作为把党的主张变为职工群众自觉行动的重要抓手,一定要增强政治定力、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把对职工群众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主阵地实而又实地抓在手上。

做好工会新闻宣传阵地。工会报刊要努力提升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导向正确,把正面宣传做大做强,更好地内聚力量、外树形象。工会报刊要以满足职工群众需求为立足点,持续改进文风,努力克服刻板生硬、亲和力和贴近性不够等问题,不断提高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解决好“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努力为广大职工发声,做好广大职工表达意见、传递声音的平台。

做好凝聚职工力量阵地。工会报刊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时,要时刻考虑职工群众的想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想职工所想,忧职工所忧,切实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职工群众产生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极大丰富精神境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生活。新闻宣传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广大职工群众,凝聚职工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劳动者。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做好职工精神文化阵地。为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会报刊应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在确保导向不改、阵地不丢的前提下,要为职工群众提供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文化内容。例如,副刊稿件要有文化深度,有可读性,让职工群众看起来解渴。副刊内容要细分,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阅读需求,包括健康、教育、阅读、时尚、收藏、人物等等,每一个版面不求全面,但求精准细致,丰富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把工会报刊打造成为广大职工喜闻乐见、吸取知识营养、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文化阵地。

二、加强内容建设

工会报刊是工会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在发挥工会组织“大学校”作用的同时,要尽最大努力挖掘基层一线的感人事迹、工作经验、典型人物,加强内容建设,做好深度宣传报道。在指导工会工作、替职工鼓与呼、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工会报刊在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引领先进方向、弘扬工人阶级精神等方面,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新媒体相比,报纸虽然在时效性方面较弱,但有着良好的信誉和公信力,在吸引职工阅读方面,拥有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工会报刊是为职工群众维权的有力武器。例如《天津工人报》每周的法律维权版面,通过典型事例的报道,为职工普及法律知识、解答职工疑问、帮职工解决问题,达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的。因此,做好深度报道,为职工群众提供观点性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工会报刊发展至关重要。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选题策划。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的手臂就要延伸到哪里。工会报刊选题要善于从基层工会、企业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出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比如,哪里有职工,工会就建到哪里。《天津工人报》设有工会改革专栏,报道农民工入会、两新组织建会工作,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工会建起来后,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广大职工维权、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不只是工会关心的,也是职工关心的,而要完成这些选题,就不能只停留在工会工作表面,就要深入到基层中去,才能发现这些问题。

深入基层一线。将笔触放在一线,把镜头对准职工,是新闻工作者走应有的态度。记者只有走下去,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体验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才能抓回“活鱼”。职工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进油田、建筑工地、企业班组,亲自走进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地”上,才能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例如,三伏天里,天津工人报记者走进地铁施工现场,来到地下15米的隧道内,体验地铁工人战高温、赶工期的过程,最后发表《地下15米战高温盾构掘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棵树只有把根扎深,才能枝繁叶茂、焕发活力。实践证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新闻作品,无不是记者深入基层写出来的。

强化新闻采写。工会工作主要包括建会工作、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资集体协商、“两节”送温暖、再就业等等,每年都会重复工作内容。有人说,工会工作每年都是固定的,没有什么事件性新闻可采。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虽然工会工作内容比较固定,但是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具体实践是不同的。通过挖掘人物在工作活动中的细节、故事来反映工作内容,比平铺直叙、说教式的工会新闻更灵活、动人,有可读性。同样是一篇民主管理的新闻,如果从职工的角度切入,以事实讲故事的形式报道,一定是生动的和鲜活的,文章的感染力就会增强,新闻也会“活”起来。

三、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近年来,工会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工会报刊要主动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会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和网络化。

实现信息传播多样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可以不断丰富传播途径和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工会新闻的传播效果。比如报纸的微信公众号、手机报刊等都是两种互动融合形成的新型的传播方式。任何一种单独的传播渠道都不能够独占所有的用户,因此两者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互动,使得传播渠道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以手机媒体为例,手机媒体的信息来自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这对于不方便阅读报纸的职工来说,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实质上也扩大了工会报刊的覆盖面,把工会的消息传递给职工。

保留工会报刊权威性。在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权威性下降,因此实现传播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至关重要。由于新媒体的权威性较低,因此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保留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简单地使用新媒体手段,而忽略了内容为王的趋势和规律,只是把一些传统简报式题材搬上新媒体,其关注度和影响力势必微乎其微。因此,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工会报刊立足职工诉求,在劳动关系、社会热点等方面挖掘出好的作品和深度报道,才能让新媒体有态度、有温度地发出声音,赢得广泛关注。这样既实现了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传播范围广的特征,又可以保留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因此,工会报刊要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发展过程,更好地推动工会工作发展。

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新媒体的互动性是其最大的一个亮点,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互动、参与。近年来,工会新媒体利用工会的普惠制、个性化帮扶活动凝聚了不小的人气。通过建立“服务号”与“订阅号”双微信公众号,将入会、医疗互助、职工书屋、普惠活动等内容纳入服务号;订阅号则是发布工会信息、民生信息以及文化活动等内容,实现了与服务职工的互补,又涵盖了服务职工的诸多领域。而工会报刊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几乎为零,职工群众不能够自主选择,只能够被动的接收信息,也无法对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而微信公众号给他们搭建了一个随时发表自己意见建议的平台。工会报刊和新媒体互动融合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互动性,通过微信等形式实现职工群众的参与,了解他们的需求,实现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的目标。

总之,为了更好地應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工会报刊要加强内容建设,生产思想、传播观点,讲好职工故事。同时,积极与新媒体互动融合,取长补短,真正的发挥两者的优势,把党和政府对广大职工群众的关心关爱以及工会的声音传递出去。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融媒体报刊
本刊推荐2024年优秀教育报刊
百强报刊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1:21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09:49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34:00
群众文化美术工作开展策略探讨
浅析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17:17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2: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