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及其生成探析

2020-09-10 07:22戴伦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

戴伦华

摘 要:乡土情怀在当前文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培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能够促进乡村教师保持良好的教学能力,更好推进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主要从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两者的内涵,阐明了乡村教师生成乡土情怀的重要性,还从乡村教师个人方面和外部环境因素方面提出了培养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策略,为更好推进乡村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生成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2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当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能够积极建设高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但是现实情况中教师专业发展还处在长期滞后状态,不利于推进乡村教育事业的稳步开展。现阶段建设乡村教师队伍中,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是重要议题。乡村情怀是乡村教师坚守和奉献的情感基础,是充分关爱学生、科学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乡土教师的乡土情怀,探讨如何生成乡土情怀,为更好提升乡村教师团队建设水平提供一定支持。

一、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

(一)乡土情怀与乡村教师

对于家乡或者故土的热爱之情是乡土情怀的内涵,这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心境和胸怀。乡土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从以往单纯地域层面的概念扩展到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包含人们生活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人与地域精神的契合、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中孕育的文化环境,也可以被认为是乡土文化[1]。

(二)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内涵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于2015年6月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教师”“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实际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乡村教师在坚守工作岗位,甘于为乡村教育活动奉献自我,乡土情怀能够保持着更为坚定的精神力量[2]。

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是指乡村教师高度关注到乡村、乡村农民、乡村孩子的实际发展状态,而这些关注心理中还包含着担忧与关切,多种情愫的萦绕使得教师形成负责乡村教育的心态。从某种程度来看,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是教育情怀的一个下位观念,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情怀,能够奠定乡土情怀的基础;从本质上来看,乡土情怀是乡土教师深层次的爱,乡土情怀不仅关切学生和教育活动,还关注和担忧着乡村教育环境、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情况[3]。

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活动及整个乡村环境都拥有较为执着而深沉的爱意,能够以更为坚定的内心力量,专注于乡村教育活动,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推进乡村教育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不断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可以帮助这些教师克服专业难题,产生较强的、长足的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二、乡村教师生成乡土情怀的重要性

(一)乡村教师奉献自身的坚实基础

乡村教师立志扎根于乡村,奉献自己的青春,支持乡村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乡土情怀是重要的心理基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拥有“农民甘苦化的心”,对于乡村疾苦有着深刻的体验,并基于这一体验扎根乡村,创办晓庄学校。陶行知的思想、情怀以及教育实践,都给当前乡村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乡村教育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乡村教师奉献自身的青春和智慧,持续投入长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乡土情怀是重要的精神力量[4]。当乡村教师内心形成深厚的乡土情结,才能够充分感受和体会到农民生活的困苦与艰辛,愿意在乡村教育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与理想。

(二)关爱学生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

教育情怀是形成乡土情怀的重要基础,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学活动实施中的重要组织者,面对乡村学生要能够满怀关爱,这都是乡土情怀的外在表现。乡村学生受限于闭塞的交通、贫乏的经济文化生活,知识面较为狭窄,乡村教师具备浓厚的乡土情怀,全面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内心世界出发,积极采用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和照顾学生。在乡土情怀的支持下,乡村教师会主动克服教学难题,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学会肯定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在鼓励和关怀学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5]。

(三)乡村教师发展专业的重要素养

高度重视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能够促进乡村教师形成较高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共情能力,能够深入实际教学活动中,从乡村教学环节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展现出自身独特魅力。乡土情怀对于乡村教师来说,能够提供坚强的情感支撑,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保持良性狀态。

三、乡村教师缺失乡土情怀的不良影响

乡土情怀的缺失,会影响到乡村教师的内在乡土观念,不具备对于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无法良好参与到乡村教学活动之中,会容易影响到教学环节的实际开展效果。没有乡土情怀作为支撑,不利于乡村教师形成较强的内生动力,难以积极投入具体教学环节。乡村教师团队人数较少,面临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会容易打击乡村教师的工作热情,没有较大的工作动力,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乡土教师如果没有较为深厚的乡土情怀,则无法感受到实际教学工作的乐趣,无法体会到乡村教育生活的魅力,在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中保持着消极的态度,容易产生失落感。部分不具备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认为教师仅属于一种职业类型,是用于谋生的手段,长期维持着得过且过、完成任务的消极心态,产生较大的职业倦怠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容易产生一定离职倾向[6]。同时,乡土情怀的缺失,弱化了乡土文化的良好传承,不利于乡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四、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生成策略

(一)教师个人方面

第一,乡村教师在不断增长成长经历和工作体验的过程中,良好感知和体会乡村生活、乡村环境、乡村农民以及乡村孩子的发展状况,重点要发现乡村教育活动中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从关切的心理中生出深沉的爱。专业工作信念是乡村教师形成专业情怀的重要依托,而保持着深厚的专业情怀更是形成乡土情怀的重要保障。乡村教师保持着坚定的思想信念,在充分具备基本专业素养、渊博专业性知识和学科性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总体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整个过程对于乡村教师生成乡土情怀具有积极意义[7]。

第二,生成乡土情怀,乡村教师注重培养自身人文情怀是关键内容。乡土社会、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教师是关键人物,对于整个乡村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乡村教师担负着培育乡村学生、传承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教育活动的重要职责,而乡村教师要能够清晰认识、明确自身的职责,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文化涵养,形成较高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当前经济文化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乡土文化同样如此,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价值观念都容易受到一些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促进乡土文化的良好蜕变,恢复原有的文化自信与风采,乡村教师起到积极的作用[8]。

第三,乡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自身乡土情怀,还要注重做好自我反思,能够在高度自省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认识,充分感受到乡土情怀的内涵。通过教学自我反思,乡村教师能够合理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增强专业技能,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教师,且具备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清醒头脑看待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反思中,乡村教师在描述自己教学困惑和教学难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写作反思日记、公开课的方式进行,将浓厚的乡土情怀融入实际教学环节中,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9]。

(二)外部环境方面

促进乡村教师生成乡土情怀,需要注重发挥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和优势。在师范教育活动进行中,开设合理的乡村教育活动课程,且在教师从事乡村教育活动后的教学培训中,还要注重合理设置教育教学课程,给乡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乡村教师形成较高的乡土情怀。乡土情怀的形成,离不开健全教育机制的良好支持,国家政府要注重积极优化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使乡村教师能够拥有较好的发展條件,积极参与到乡土情怀的培养活动中[10]。国家政府要注重保障并合理提升乡村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给乡村教师提供一些培训和进修方面的学习机会,促进乡村教师能够留在乡村学校,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五、结语

乡土情怀在乡村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乡村教师能够自发生成乡土情怀,是乡村教师奉献自身青春和智慧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坚实基础,是关爱学生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更是乡村教师发展专业的重要素养。而如果乡村教师缺失必要的乡土情怀,将会影响到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导致思想意识淡薄,无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到乡村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乡村教师要注重不断加强自我培养,持续学习和认识到乡土情怀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实施自我反思,同时还要发挥外部环境条件的作用,促进乡村教师更好生成深厚的乡土情怀。

参考文献:

[1]曹二磊,张立昌.新时期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式微及重塑[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3):124-125.

[2]宋建军.乡土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研究——以浙江衢州为例[J].当代农村财经,2019(6):312-313.

[3]黄琳雅.挖掘乡村田园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浅议乡土文化资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J].文理导航,2019(6):90.

[4]李超,等.基于乡土判识的旅游型乡村建造实践初探——以港南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8):220-221.

[5]潘斌.乡土文化资源在乡村规划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探索%Exploring on Effectively Using the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in the Rural Planning Teaching[J].建筑与文化,2019(8):165-167.

[6]唐松林,姚尧.乡村振兴战略中教师的使命、挑战与选择[J].教育文化论坛,2018(5):138.

[7]蔡华健,曹慧英,张相学.基于U-G-S合作范式的新时代乡村教师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6):109-110.

[8]周桂.场域视野下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与出路——基于陕西省WN市四县的调研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9(8):136-139.

[9]王小红,王倩.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缺失与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6):54-60.

[10]孙刚成,拓丹丹.依托乡土资源激发乡村小学生命力的发展路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2-103.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
新形势下乡村教师职业定位和专业成长
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逃离或回归:乡村教师的出路究竟何在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
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