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乡村教师职业定位和专业成长

2017-04-13 08:32李子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李子华

[摘 要]新形势下乡村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乡村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定位农村,完善自我,与时俱进,努力实现自身的职业定位,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业定位;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110-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农村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时代就立下的职业理想与现实生活以及工作的契合度越来越差令我们困惑不已。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定位便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 农村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1.缺乏激励机制,教师身心倍感疲惫

教育事业要获得良性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党和国家在法制和政策等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也有不少实质性的改革,比如实行绩效工资制、教师职称改革等。然而因为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着制度偏差或管理漏洞,绩效工资难以发挥激励作用。在职称评定方面,改革后的制度还是让乡村教师难以企及,激励作用有限。

2.法制不够健全,教师面临生活和工作的风险挑战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工作是“铁饭碗”,零风险。其实不然。如今,稍有不慎,教师便成为众矢之的。不乏专家和领导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少数媒体片面的报道也给教师生活和工作平添了风险和挑战,并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在管理学生方面,社会几乎也未交给教师有效的规则和权利。教师对不良学生骂不得,更打不得,甚至连对学生进行普通的批评教育都可能给自己招来灾祸。于是乎校园欺凌者有之,教师被学生围攻者有之,而事件过后“有罪者”往往是教师。

同时,因为一些学生家教缺失,农村教师既要谨慎面对学生,也要谨慎面对家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3.男女教师比例失调,教师角色转换压力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加快,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快速变化,再加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相关政策的缺失,自本世纪以来鲜有男性青年立志于农村教育事业,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甚至有的乡村学校全是女教师。如此一来,女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进行性别角色的互换和调整,工作和生活压力不可小视。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部分教师纠结于“生”与“不生”之间;部分教师选择“生”后,代课和被代课将成为近几年乡村学校的常态,农村教师压力大增。

二、农村教师职业定位与专业成长对策

1.提高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要活出自己的尊严。农村教师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一个人一旦有了社会责任感,眼中自然会多些社会的正面,少些社会的负面,更不会将社会的负面放大。作为教师,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教师对社会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的看法。教师是否为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是否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直接关乎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自我完善,知足常乐

做什么事,心态很重要。做教师谈不上什么功成名就,但只要我们努力工作,总会得到社会的肯定。我们有一颗知足常乐之心,内心自然安宁。这对农村教师职业定位很重要。

常听到有同事说,基层教师没有成就感,但如果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了心态,努力工作,自然会有成就感。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从思想上和业务上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如此,必有我们敞亮的天地。

3.定位农村,在工作中找乐趣,既培养人才,也促进自己成长

毛泽东同志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要依托农村的实际,针对学生的“野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讲述数学应用题,教师要选取学生身边的实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又如上美术课,教师不能让学生端坐于教室,而应将他们带到田间地头。虽说学生未必能画出好作品,但能让他们从美术的角度感受大自然之美,并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这也是上美术课的目的之一。

而针对乡村教师性别单一的现象,作为女教师,更要多想办法,在工作中科学转换角色,避免婆婆妈妈。比如上体育课,不能因自己的体力和技术欠缺而做个旁观者。分派学生做事,很多女教师喜欢事必躬亲,长此以往,不便锻炼学生独立果敢的性格,所以女教师要学会放手,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农村是块广阔的天地,确实可以大有作为。农村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把自己锻造成一名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的乡村教师。

(責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