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感恩教育融入到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现象和方法,将从目标层面和教育内容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具体方法,希望能提升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小学;感恩教育;实践性;研究
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就需要对“感恩”这个词语进行了解。从来源上看,“感恩”是一个外来词,是从基督教义中传来的,宗教色彩浓厚。古汉语中的“感恩”是感恩戴德意思,现代语境下就是对别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在社会发展历史中,感恩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感恩是一个人对社会世俗进行认可的精神状态。
一、目前传统文化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多地是开展文化课的学习。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缺失。传统文化的教育通常是在学生的语文课程或者历史课程中的,但是不论是语文课程还是历史课程,教育面都比较狭窄,通常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样就更加造成对传统文化和感恩意识的忽略。同时,因为当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应试教育体制的存在使得课程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对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很难真正地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在信息獲取方面的渠道是有限的,传统文化的知识面也是不够宽阔,通常就是课本之中《论语》《唐诗》等一些知识,况且这些知识很多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中小学生在老师的要求,对指定书目进行阅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挖掘,这样的话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主动性,只是被动地在接受传统文化,在高压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很难保障的。
二、中小学感恩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第一,中小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和父母是做人的基本礼节。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谊,也不只有血缘这一层。中小学生出生的时候父母给了他们以生命,在成长过程中又费尽心思地养育。父母照顾中小学生,培养中小学生成长,将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父母之情将是人世间最自然和朴素的感情。因为这些,中小学生可能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理所当然的。中小学生需要更加理性对父母的付出和奉献看待,中小学生要感恩对自己的支持。中小学生要从感恩父母开始,要具备基本的感恩意识,要慢慢地学会感恩社会和感恩他人。
其次,中小学生要学会感恩社会。从更大的角度来说,中小学生能够安静、幸福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衣食无忧,都是以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稳定,是中小学学生追求自我独立的基础。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感恩社会、心怀天下的名句。中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要时时处处维护祖国的和平发展稳定,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推动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中小学生要学会感恩自然。中小学生如果能够明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国家保障自己有个和平的学习成长环境,就会意识到,大自然是给了我们存在。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这个蓝色的星球,脚下的土地以及头顶的天空。一些地方和人们了为了追去经济利益而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中小学生要意识这是错误的,并要敢于同这些行为做斗争。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中小学生要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就需要中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来保护和回报自然。
三、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感恩教育中的形式
首先,开展主题教育。中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以讲大道理的形式来进行,中小学生都倾向于学习活动所具有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的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内化感恩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在中小学感恩教育中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来开展感恩教育,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设计各类游戏活动或者公益活动。这些互动的教育对象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例如,在中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算一下自己的日常花销,如果将学费分摊到每节课上,一节课的花费是多少?同时要借助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来开展教学活动,让中小学生更好地感恩父母。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及时分享自己的感恩心得,让学生明白幸福来自不易,需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
其次,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感恩不是简单的感谢意识。一个人具有了感恩意识,就会有一种报恩的动力。因此,感恩要付诸实践行动上。中小学校可以开展给社会实践或者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感恩,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回报社会。从中小学生的角度来说,时间比较充裕,参加志愿者服务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小学生在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之外,还能体会到成长的充实感。
最后,积极实施养成教育。意识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同时还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让感恩成为学生一种长期的心理意识。对于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要从语言开始,逐渐过渡到思维习惯上。中小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为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在心态上有感恩意识,还要以长期的实践要具有感恩习惯。感恩作为人类人格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让学生的人格健全,就要注重开展感恩教育,不能让感恩教育有所缺失。感恩教育将是引导和传达,最终让学生具有感恩的自律性,从感恩意识转化为思维习惯,让报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自我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主动接受、被动接受的结果是不同的,教育中小学明白感恩教育的价值意义,才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需要不断地创新。中小学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也可以以新的形势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当前涌现出很多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还能有很多线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比如说开展中小学生感恩教活动,让中小学生接触到理论知识内化将是新的挑战。对此,中小学老师要积极探索,注重开展感恩教育,提升教育成效,努力推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游彤.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探究[J]. 福建教育研究, 2016(11):40-42.
[2]黎洁, 张庆鹏, 寇彧. 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教师, 2012(12):9-14.
备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在学生感恩教育方面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主持人:马建利,课题编号:1430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