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红梅
摘要: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在一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抓好作文教学。
关键词:练笔;观察;思考;读好书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在一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抓好作文教学。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叫苦,搜肠刮肚之后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写《我的妈妈》就写“每天很早起来为我做好早餐,晚上在灯下陪我做作业,为我操心,头上长出了白发,脸上有了皱纹”或者就是“放学大雨,妈妈给我送伞”,亦或是“我在夜里发高烧,妈妈背着我跑到医院,几天未合眼”等内容,这些作文和写真实生活、真情流露的作文比起来,内容空洞乏味。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叫张雅楠的女生却恰恰相反,每一次写作训练她都高兴地对待,作文都做到了说真话,抒真情。她之所以不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得益于她总是写身边真实的事,自己真实的经历,决不胡编乱造,如她的作文《卖报行家》写了她在假期中和同学相约去街头卖报纸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描写了同学们向行人推销报纸的情景以及行人的不同反应,她觉得这次街头卖报不仅是一次生存体验,还从中得到一个启示,有些事要做成功就不能循规蹈矩,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反而是成功的关键!
张雅楠遇事总爱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想来想去,便能从中悟出点什么,比如初一时在班上有个同学因为多次缺交作业被老师批评,和老师起了冲突,老师很生气,当天就请来了同学的家长告诉这件事,结果这个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更僵了。后来张雅楠在随笔中写到这件事,她想如果老师不立马把家长请来学校说这事,而是多听这个学生说说缺交作业的原因,再根据情况找机会和家长交流一下,这样师生关系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作为一名初一年级的学生,会做出这样的思考难能可贵。
张雅楠坚持写日记和随笔,尤其在假期中更是练笔不辍。她每次放假回来都会给我看她的随笔,随笔中记录了假期的生活,睡懒觉、看电影、读小说、学做菜、逛街购物、走亲访友、外出旅行……她把随笔当成了一种自我发挥型的练笔形式,不同种类的材料,五花八门的题目,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长有短的内容,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听,有所学……一个假期中总会写下好多页,这样坚持下来,她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独立思考问题,也越来越善于捕捉事物的微妙变化或纤弱细节,如《公交车上》写下了她每天上学放学时在公交车上观察到的不同层次的人,有的自私、冷漠,有的宽厚、热情,有的人衣着随意、不拘小节,有的人整洁端庄、注重打扮……她甚至能从一些细节上揣摩人物的身份、职业,从人物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到人物的内心,也从公交车上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人是分不同层次的,个人素质也是不同的。
张雅楠还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一有空就把平日里的所见所思像看电影一样的在脑海中回放,然后把她认为可写的写成随笔。
张雅楠写的都是她熟悉的以及她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她的作文真实可读。但仅仅是真实的作文不一定就是好作文,好作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从一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中观察到一点与众不同的或是能引人深思的东西,这已成为张雅楠观察的兴趣所在,比如她的《硬币的尊严》这篇作文,她由生活中所见的一角钱硬币掉在地上,有些人看见了却不屑于捡起它,而有的人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弯腰捡起可能是被别人踩脏了的硬币,她觉得这个把硬币捡起来的人是个有素养的人,因为他捡起的还有一个国家的尊严与荣誉。能在很平凡、很普通的生活中“以小见大”,能在小小年纪就具有穿透力的眼光,找到独特的视角,窥出平凡生活中不凡的一面,这也是她很难得的写作能力。
张雅楠同学坚持读报、看新闻,关心社会,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身为班长,她从不拒绝为同学、班级服务,从不会为了搞好自己的学习而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积极参与班级中的各种活动,出板报、搞卫生、诵读比赛、歌咏比赛……这些也都常常成为了她写作的素材。
古人有言:“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仅学点写作技巧、写作知识就能奏效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书贵在多读”说的都是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博览群书,知识丰富。
张雅楠从小便在爸爸的指导下选读好书。除了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读原著,而不是简写本)、唐诗宋词等之外,她还读一些报刊、杂志、流行小说、散文、随笔。苏轼的豪放,柳永的婉约,冰心的诗,三毛的散文,金庸的小说……,他们的语言风格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欣赏分析能力,作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生的感悟,扩大了她的视野,开阔了她的思路,她从阅读中吸取了养分,为自己的写作注入了生机,增添了亮色。她写的《遥远的声音》记下了她徜徉在唐诗宋词意境中的美好感受,《忆江南》写出了她的家乡宛约的风情美,文笔细腻,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结合张雅楠的写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作为我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指导思想:
一、培养兴趣,由易到难地进行写作训练。从初一开始就想办法引导学生克服畏难心理。管建刚老师是这样让学生迷上作文的——办《班级作文周报》,给学生准备32开的小本子。周一到周五,写“每日素材”,每天用三五句话,记录当天最生气、最苦恼、最委屈、最悲哀、最痛苦,最快乐的一件事。管老师称之为“最材料”,最材料里,负面情绪居多,因为“一个人写自己的悲伤,比写自己的快乐更容易”。 我的做法是制定作文教学目标,并将其分散到日记、随笔训练和作文训练当中去,使之成为一个系统。例如,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开始,在随笔中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写一写发生在家庭中的琐事,再指导学生从家庭中走出来,写一写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这些练笔专门用一个厚的本子,这样不会弄丢前面的写作,引导学生学会“反刍”自己的写作,学会“频改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体验,同时进入到作文的境界中来,这样长期坚持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提高作文能力。其次是定期在班级中开展随笔交流,推选好的随笔汇总编成班刊,每月一期,每一期班刊由不同的同学负责,写刊首语,设计栏目,每学期末由全班同学评选本学期最佳班刊并对参与同学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把“热爱”作为最好的老师。
二、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同步提高。开展读书活动,在读书时引导学生学会做圈点批注,做摘录卡片,写读书心得,每月交流一次读书体会。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学习别人的遣词造句和写作技巧。因为文章的结构、词语的安排、运用,这些都是需要積累的,积累得多了,就能在文章中充分运用,使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把生活中微乎其微的情节记下来并且学会调动平日的生活积累。在随笔或日记里,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身边的每一份精彩、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思索……日积月累,观察力和思考力都会有长足进步。还要引导学生不单是一个材料写一篇作文,要学会调动素材,把几个材料合并起来写。
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坚持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会写出好作文的。
参考文献:
[1]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袁枚《答兰坨第二书》。
[2]朱永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