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语》是儒家一部集大成的著作,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其内容对于当代学前儿童教育仍然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不仅指导着学前儿童家长和教师的如何教育幼儿,而且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未来的幼儿专业教师有着积极的教育参考价值。
关键词:论语;学前教育;启示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其教育价值依然煜煜生辉,历久弥新。在仔细品读《论语》过程中感悟到,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学前教育界的教育指导思想、观念、方法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因此其本研究以《论语》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内容对于当代学前教育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以《论语》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学前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教育方法的采用、以及对幼儿教师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启示等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确立教育指导思想
在《论语》中多处提到“仁”和“君子”,“君子”是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其中“仁”是孔子培养君子的核心要义,亦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论语·颜渊》中提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学而篇》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由此可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围绕“仁”的教育来开展的,同样在今天我们培养的人也是首先必须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首先应将培养幼儿的仁爱之心放在首位,不仅教育他们要热爱父母,尊敬师长,更要和善待同伴,和同伴友好相处,同时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更要胸怀仁爱之心。
围绕着“仁”的思想,《论语》中又提出了其它为人的优秀品质:孝悌、简朴、毅力、责任心、推己及人、同情心。
(1)孝悌
“孝悌”的理念是孔子强调的为仁之本,在《论语》中很多篇幅提到了孝悌的内容,其中孔子的弟子有子曾说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生子游也曾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这样回答:“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和教育者,能够体会到父母养育的不易,听从父母的教诲,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源动力。此外,每个人的兄弟姐妹及同伴为儿童初步迈向社会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关爱同伴与同伴和谐相处,是培养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的基础。
(2)诚信
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论语·述而》篇中分别提到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要反思自己和朋友交往时是否不够诚实;“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管理国家时对百姓要坚守信用;“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话要谨慎,说了就要守信用;“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要亲近怀有忠和信两种道德的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在幼儿期要着重培养儿童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不仅有利于幼儿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友谊,更为幼儿以后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简朴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对颜回的赞美“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在求学时忽略物质享受而注重追求学问的精神,至今值得传颂。在《论语·学而》篇中关于“好学”也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因此在教育幼儿时更要注意培养幼儿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不攀比物质的优秀品质。
(4)毅力
《论语·雍也》篇中提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知矣”;“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在教育幼儿时培养幼儿的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行百里者半九十”,自小培养幼儿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的恒心和毅力也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5)责任心
《论语·雍也》篇中提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不夸耀自己,在战败时殿后,快要到城门了,用鞭子抽着马,对前来迎接他的人说:我不是敢于殿后,而是我的马跑得不快。孟之反做到了这一点,可谓具有勇敢的品质,但他更具备谦逊的品质。孔子对于他这种“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极具责任心的美德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树立责任心是帮助幼儿寻找到归属感,发展社会性所必须的前提。
(6)推己及人
在《论语·颜渊》篇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承受的东西也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培养儿童的去自我中心化是培养其社会性的关键一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感受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关键。
(7)同情心
《论语·述而》篇提到:“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其意为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同情心是一种感情,是对他人哀痛的一种同情,它代表着悲哀、怜悯和伤感,而且,这种感情是人类特有一种相互关爱的情怀。感受别人的痛苦,加强对别人的关怀更有助于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
二.明確教育方法
《论语》中提到了许多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我们应该树立全面的育人理念,不仅注重儿童的智力培育,还要注重儿童的情商教育和道德教育。了解和尊重儿童兴趣和特长的,结合儿童自身的条件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育,最大限度挖掘儿童自身的潜能,并让儿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全面培养的理念
在《论语》中提到了“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而不应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要想把幼儿培养成卓越的人才,应当树立全面培养的理念。《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五大领域,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进行培养,同时更应注意五大领域之间的联系。
在《论语·述而》篇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文献知识到德行、忠诚和守信四个方面进行教育。《论语·述而》篇中提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利于礼、成于乐”,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能,更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将儿童的智力培养与情商教育相结合。
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之上,更要注重幼儿的内涵培养。《论语·雍也》篇中提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论语·雍也》篇中也提到:“不有祝鮀之美,而有宋朝之美,难免乎于今世矣”,不断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学会用语言进行表达,更要培养儿童会说赞美的话、安慰的话。
2.2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学习一项技能时,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论语·雍也》篇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家长往往想培养儿童多种多样的才能,甚至不关心儿童的真实想法,不在乎儿童的学习兴趣,将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儿童身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成人应该首先了解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兴趣,感知儿童内心的喜好。然后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会更有效果。
2.3 因材施教
《论语》中提到:“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会出现差异,所以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论语·雍也》篇又提到:“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孔子的三位弟子各有其特长,但他们都可以辅佐君主担任要职。这启示我们还应该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长进行相应的引导。
2.4 启发式教育
儿童本身是具备学习能力的,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防止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更应该注重启发式的教育。《论语》中提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述而》篇也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尤其是对他的得意弟子夸赞道:“赐也!始可与言师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5 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能力
《论语· 学而》篇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仅要学习,更要思考。幼儿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成人应避免包办,相反应该给予儿童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对于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启示
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的重任,幼儿教师不仅仅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专业。因此幼儿教师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教学素养。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位教师,其提出的诸多观点,对于今天的幼儿教师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3.1 注意教师的榜样作用
《论语·述而》篇中提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声调。教师在幼儿心中有着崇高的形象,他们信赖教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同时教师更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因此幼儿教师首先在自己的仪容、形态、给幼儿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其次在说话语气和语调上应遵循适度原则,既要严肃认真又要温柔体贴。
3.2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在《论语·述而》中提到了许多孔子关于为师的要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基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业水平,同时要做到终身学习,《论语·述而》篇中还提到“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老师对于学生要全力以赴不要有保留,《论语》中提到:二三子以为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为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3.3 俯下身子,向幼儿学习
不仅要教育幼儿更应该向幼儿学习,这也是幼儿互动的重要环节。《论语》中提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在幼儿身上也有值得老师学习的地方,老师要善于蹲下身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四.总结
本文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对幼儿教师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论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启迪。虽然时间过去了两千余年,虽然教育环境、教学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育人的基本方法、教师自身应具备的道德修养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学习《论语》的教育对今天学前教育的发展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军.由《论语》看孔子的教育观.当代科学教育,2003年第15期.
[2]胥媛媛.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观的当代意义.湖南大众职业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6卷第2期.
[3]顾艳丽.《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价值刍议.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2卷第3期
[4]杜真强.李葆华.《论语》中有关孝道若干章节的思考.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
[5]谢诚.《论语》中美育思想及其启示.科学大众,2018年第8期
[6]刘铁芳.讀《论语》开篇: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团结副刊,2018年06
[7]李怡.《论语》中的音乐思想刍议.黄河之声,2019年第2期
本研究为2019年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论语》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影响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哲(1987.05-),男,文学博士,讲师,淄博职业学院文化传媒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课程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