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 唐政 王兴满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大前提”,对新世纪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环保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要从各专业设置相对应的环保课程,并进行相关教材的重新编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学校环保氛围和改革学校现行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来寻找突破口,使职业院校在适应环保大气候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院校;环保教育;研究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各种生产过程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危害性影响,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有效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南充市作为高中职教育学生总数每年有十万大军的城市,他们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环保教育,将环保知识和理念如何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这是一个很重大的研究课题。
从国家层面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大前提”。虽然环保理念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已经开展多年,成果有一些,但在贯彻落实和实用方面还很不理想。因此,如何结合南充的本土环保实际现状,为了未来不让环境污染威胁到南充的可持续发展,不威胁到南充人民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过去许多人迷信GDP,简单地把GDP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或者是政绩挂钩。由于一味单纯追求GDP,环保破坏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人们开始注重社会幸福指数的提升,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诉求。比如南充这些年的嘉陵江流域、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为的是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因此从源头上使职业院校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具备起码的环保知识和技能,这将也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财富的创造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增長比例,即社会发展是以环境的毁坏为代价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唤一场空前绝后的产业界的“绿色革命”,希望我们的生产是在“无污染”“ 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这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共识。众所周知,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人,“环境保护”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要使之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笔者认为: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对人的环境意识的建立、环保知识的传授以及环保技能的培养——也即一个“绿色人”的塑造,应该放在职业教育中进行。环保知识的多少应该成为将来人员就业(各种渠道、各种层次)前的考查指标之一。因为“环境保护”绝非只是环保专业人员的事情,不能只做“环保事件”的被动处理者,而要争做生产过程“主动环保”的参与者,因为全社会人人有效参与才能共同完成环保事业。下面主要从职业院校工科机械类专业的角度,在环保教育诸多方面,谈一谈个人的初浅看法,供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和环保部门及同行同仁参考,达到保护环境,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共同目的,并希望在广义的环境教育探讨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职业院校的环保教育现状
职业院校是职业技术及技能教育的前沿主阵地,特别是工科专业是为现代工业培养初、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技工的专门学校。据笔者多年在职业专业课教学和其它各环节的教育活动中,深深感受到没有专门的环保教育环节,没有环保课程设置,也未举办任何形式的“环保专题”讲座;在专业课群的内容中也未体现相应的内容,这一点只要注意一下工科(如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大纲就不难看出。纵观目前的学校办学过程,由于经费相对紧张,很多职业院校只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舍不得花费相应的人力物力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何况各学校没有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教师配置,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没有这一方面的考查指标!因此笔者甚感忧心,学校每年推出的合格学生,其实是一批又一批即将进入生产前沿阵地的“环保知识盲”。
2.面对的形势
今年“新冠肺炎”病毒在湖北和全国的横行肆虐,给全国人民心里和中国经济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经济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两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我们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诸如淮河及太湖严重污染,上海苏州河、广州珠江等已经严重污染的事实曝光,已让国人瞠目结舌,倍感环保的紧迫。污染破坏严重的诸如简陋造纸厂、酒厂、印染厂、(南充的)巢丝厂、电镀厂、铸造厂、水泥厂、化肥厂、石油化工厂之类的企业,在淮河流域已被成批的关停。近几年对产能失调的钢铁、水泥企业和中小煤矿的关停,环保监督以及执法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严格。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上到下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成了人们的焦点话题,并成为全社会想解决的一个大课题。
南充也是工业大市,随着创建“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第二城”活动的不断开展,除了发展传统的汽配和丝绸工业,许多现代高新企业(如三环电子)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第二产业的环保压力很大,环保的具体任务依然相当严重!当然,环保的氛围比任何时候都热烈和成熟,社会对懂环保知识的合格劳动者的需要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急迫。工科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是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主体力量,加强和完善他们的环保教育已经到了非进行不可的关头,这就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
3.对策初探
南充的职业院校面对上述的形势,面对各专业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的重托,在环保大气候面前,各专业不设置相应的环保课程不行,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行,不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行,不改革学校现行的管理体制也不行。
3.1各专业设置相应的环保课程,把环保知识技能融入到教材中去
限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以职业技术院校的机械类专业为例,南充的(根据笔者的初步调查,全国的中高职业院校也一样)中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没有设置相应的环保课程,常规的环保知识也没有分散到各专业课群中去,诸如“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何异同?“接触污染于被动污染”、“ 流体污染”、“ 放射污染”、“ 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基本环保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何在?这些常识性概念不要说学生难以弄清楚,恐怕有些教师也难于准确回答。再比如机械类专业的公共课《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的“金工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厂方都强调的是劳动安全,而对同时存在的环保教育则没有内容,例如在冲压车间强调学生防止切断手指,但对其轰鸣的噪音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和损害则没有说明和强调;在热加工的铸造车间实习,强调学生注意烫伤、喷溅和砸撞,对其粉尘、有害毒气和高温辐射带来的对环境的伤害则没有说明;工厂车间的各种废水、污水怎么处理?因此,如果设置各专业相应的环保课程,并把各专业的“对口”环保知识贯穿于相应的专业课群中去,学生也就容易消化与吸收。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在审定职业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时,增添环保知识及环保技能要求。那么,贯穿相应的环保知识和技能的教材编写也就迫在眉睫了。
3.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最终是以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系统为目的,掌握本专业的专业课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合格学生”的标准,这种教学模式当然有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顶多只有“本门功夫”,至于这种“功夫”产生的社会效益特别是环保效益就不知道了。因此,在注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辐射”环保知识,就成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事实上,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社会必须人人参与才能完成的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把环保教育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这样讲课,实习过程让学生这样体会,企业调查和实践又必然会是这样的事实,那么培养的劳动者都具有环保意识和初步的环保能力,体现在工作过程中就是能够主动环保。因此,一个全民参与的环保工程又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其完成呢?
3.3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保事业的需要,如前述,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开设相应专业的环保课和把专业对应的环保知识分散到专业课群中去。这样一来,对专业课教师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现有工科职业院校的教师主体力量是先后获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队伍,当前的高等教育应该说同样是忽视了环保教育这一环节。这些职业院校教师在实施“环保教育”这一过程时的理论水平和环保实践两方面都较低。因此,为了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水平,以便适应现代化环保对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客观要求,无论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一个迫切需要“再学习”环保知识的培训过程。老教师的环保知识更新,年轻教师的环保实践锻炼,笔者认为这是加强普通专业课教师队伍环保知识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事实上,现有的环保专业人才对全社会来讲是相当奇缺的,要做到全国所有职业院校都有专业的环保专业教师,那么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环保专业,让他们作为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的环保星火,燎原整个职业院校的环保教育。
3.4营造学校环保氛围,润物无声
世界的教育史无不表明:环境养育熏陶人的三观,职业院校应该尽力打造浓郁的环保氛围,做到润物无声。南充各类职业院校要与附近“上中坝公园”、“西山风景区”、“凌云山风景区”、“阆中古城”等景点对接,相互衬托,营造一个个花园,为生命润色;二是构建安全文明的“实训文化”:职业院校有各种实训基地,都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分别在车间墙壁写上安全、整洁、精心、匠心、环保等内容的大字,启迪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三是不忘整洁文化:清洁、舒适的设备,共同讲卫生、节约水资源的警句,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校园环保;四是建构垃圾文化:倡导废品回收,变废为宝,分类垃圾,养成良好环境保护习惯……总之,校园环境的各种建设让师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优雅,感受到学校环保教育气息,真正使环保教育从根部渗透与散发,不断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
3.5改革学校现行的管理体制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产品是否合格,不能只由学校一家说了算!如果不把住学校的出口关,那么“次品、废品”顺利流向社会在所难免。在国家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对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目前职业院校的管理与运行机制,与以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全面建立市场经济和环保事业已经引起全社会重视的时候,能不能把学校纳入这个轨道呢?这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学校是对学生全面管理的主体,对职业院校来讲,一個合格学生的内涵由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品德法律和环保知识及技能等方面构成。如果这样最终考核和评定一个学生的话:理论知识由学校负责考核,操作技能由对应工厂或者权威部门(像现在的1+X考核模式)负责考核,品德由学校及班主任考核,法律知识由司法部门负责进行考核,环保知识和技能由环保部门负责进行考核。那么从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及考核,则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就为期不远了!
4.结论
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是今后所有产业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大力持久地发展环保事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进行“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和“生态保护”,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声。因此,充分利用好职业院校的课堂,作为环保教育基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将环保知识和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懂得“环境污染”必然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理念,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南充的职业院校是工业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前沿阵地,而各类工业企业也是目前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源头。在职业院校对学生加强环保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历史关头。现在就造就懂环保的合格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为工业企业培养实施南充“155工程”的各类技能人才,使嘉陵江的水更清,南充的天空更蓝,这是我们认识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南充职业院校的客观要求(生态平衡是我们所有事业的第一存在条件),也是世界对中国环保的期望。
课题项目:南充市社科联2019年度立项课题(NC2019 B153)。
作者简介:罗城(1963.11~),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工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