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就业选择较多,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创业就业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创业发展。尽管目前开展校企合作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但是机制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意义,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并探究校企合作机制下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策略
引言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创业或者就业,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环境中,先要对自身身份进行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和思维模式。然而有些学生在转变过程中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导致其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遭受各种挫折,还未就业就面临失业。因此,加强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现实价值,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使其顺利就业。
一、校企合作机制对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意义
(一)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新的机遇
校企合作也就是高校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合作,并建立合作发展平台,促使学生在该平台上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优势特点展现出来,进而开展创业就业实践。在校企合作机制下,不仅能够促使高校针对性的开展人才培养战略,让企业结合实际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人才培养和人才教育,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大学生创业难、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能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促使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校作为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实现校企合作能够促使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相一致,保证大学生具备岗位就业的技能,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大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进入到企业进行具体实践,并应用知识技能,锻炼自身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了解企业运作机制和过程,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创业系统化流程,为后期创业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大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上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探究,避免知识和能力学习的枯燥性,进而将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进而这种激情融入到生活中,促使其能够顺利创业和就业。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比率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大多数毕业后的工作和所学专业并不相符,而且学生对岗位也并不满意,导致其在就业时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辞职情况,就业率低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目前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持续成增长趋势,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达到834万人,比2018年增长了14万人,从这可以看出,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扩大市场的需求量,面对如此多的毕业生,在市场经济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无法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的创业,然而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面对层层困难,而且创业成功率也较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而且开展的时间较短,尽管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国家教育部以及高校领导逐渐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还依旧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进行培养,将其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并没有深入教育,导致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无法形成创业思维,影响创业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机制下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
高校要想促进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创业就业,就需要对现有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促使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第一,高校领导层要提高对校企合作的重视,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和重要性,进而积极和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第二,在校企合作机制下,高校要对自身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深化,建立知识学习、理论实践以及实际就业三方面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样能够实现统一化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第三,高校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教育情况,转变人才培养思想和教育观念,保证人才培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只有学校理念不断更新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创业和就业。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创业就业教育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
(二)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就业培养模式
第一,利用“3+1”或者“2+1”教育模式,前边的“3”和“2”主要是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教学安排的课程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并意识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后边的“1”都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年中深入到相关单位或企业中进行实习,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企业中进行感受,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践性课程,让学习完实践课程之后能够进入企业进行锻炼,具体模式为课堂知识学习、学校集中培训以及企业实践操作,这样能够有效实现知识和实践融合,为学生之后就业奠定基础。第三,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项目开发,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加入到项目研发中,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过程中,提升动手、动脑能力,并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研发的成果还能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第四,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不仅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还能邀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对学生开展实训课程,实现教师队伍能力和素质的优化。同时,企业可以结合情况对学校给予一些经费支持,对研究平台、设备等进行更新和改造,提升学生创新研发的能力,进而促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创业和就业的能力。
总结
总之,校企合作机制是一种效果较为明显的人才教育和培训的方式,面对目前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和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并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就业培养模式,不断丰富教育方式,尽可能促进学生顺利创业和就业。
参考文献:
[1]孙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探析[J].才智,2020(05):147.
[2]张浩益.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最大化[J].科技资讯,2019,17(24):219-220.
[3]劉智婷.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0):226-227.
[4]杨晓东.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06):159-160.
作者简介:易思(1987.5.28-),女,汉,四川眉山人,讲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现就职于四川城市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