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摘 要】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中笔者就着重针对中职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 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90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创新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而针对政治、经济层面的改革来看,21世纪更具有典型性的改革体现是文化建设领域的改革,其中教育改革最为明显。因为从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来看,文化建设相对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来说依旧处于弱势阶段。一方面,从哲学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来说,实现物质的丰富性是首要任务,人民整体奔小康也是我国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的基础,所以经济发展始终冲在最前面,而政治方面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齐头并进的。尤其是经济实力提升所带来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也随之上升,而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人们基本物质生存条件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受到关注。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受到地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我国人口素质在改革开放初期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而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文化建设周期漫长,且任务艰巨,尤其是对于教育改革方面,不仅要加强基础的教育普及,更要从民众意识启蒙、师资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所以时至今日,文化建设尤其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依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会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改革核心。
本文中笔者主要是针对教育领域中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展开探究。在大众的认知里,提到教育,通常想到的就是知识教学;提到教育改革,最先想到的则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些总体上都是局限在“教”与“学”的改革范围之内。实际上,学校教育改革广义上还包括了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即教育师资、管理、宣传等层面的改革。当前人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打破以往机关事业单位论资排辈的传统评价、晋升观念,建立科学的、人文的人事管理体系,形成任人唯贤、用人唯才的人事管理趋势,从而让整个学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包容与竞争并存。所以,以下笔者就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展开探究,阐述在当前重视人才大环境下改革的意义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涉及改革势必会历经各种挫折和坎坷,创新和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者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所以在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改革的必要性,才能在一系列改革实践中做到态度积极并充满行动力。
(一)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初期,我国曾颁布《中职学校设置标准》,并且伴随着随之而来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中职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从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的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在很长历史时期内都属于普通教育的补充,在师资构建和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而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本身就以专业为主,所以中职学生在就业领域和大学生有一定的重叠,而竞争力却相对较弱。
近些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在不断普及,尤其是大学扩招,中职教育也就面临着更大的发展压力,整体的教育改革也就势在必行。而以往的中职教育,尤其是公办中职学校采取编制教师制度,即使在教育改革的当前,中职教育依旧保留着较大比例的编制教师,而“铁饭碗”所带来的是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混日子,最终导致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堪忧,流失生源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外界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所以中职教育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打破这种“一潭死水”的状态,打破“官僚主义”,让优秀教师、管理负责人有“出头之日”,推动整个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实现科教兴国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依赖的是科学的教育制度,而教育制度的科学则又依赖于高素质、专业教育工作者。以职业教育为例,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缺口大,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这些人才的摇篮,以中职教育为例,它可以为生产建设一线输送基层性技术和管理人才。所以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升级,从“人”这一根本层面上实现整个中职教育体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二、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策略
(一)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师生分级管理制度
扩招是当前中职教育的主流形式,而伴随着学生数量的猛增,导致全面管理失衡,甚至将管理精力都用在学生管理上,而忽视了教师队伍的管理。所以新时期要构建师生分级管理制度。学生由学生管理处进行一级管理,教务处进行二级管理,同时健全学生会,实现学生基础管理。而对于教师则统一由教务处单独管理,使得师生管理体系分明,管教分离。
(二)建立多元化用工模式
针对公办学校部分教师“不作为”“混日子”的问题,当前的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尝试编制改革,尤其是增加了聘任制教师的比例。但是从国家整体步调的推进来看,考量到全局的稳定性,步调要稳且慢,所以从学校角度来说,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家整体政策指导下,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如招聘教师、校企合作、社会专业领域人才引进、优秀退休教师返聘等,从而实现师资构成的多元化,同时通过同工同酬的方式进一步激发编制外教师的积极性。
(三)构建新的分配和激励体制
人事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才的最优化配置,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优化分配和奖励制度。例如,制定阶梯式薪资分配标准,构建综合性薪资评价体系,同时针对教学和管理的不同方面,设置多样化的激励模式,从而在教职员群体内呈现对比和竞争,让“滥竽充数”者主动暴露,也让绩效优异者得到应有的奖励,最大限度激发教学活力。
总之,中职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中职教育在各项改革和创新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和不足,人事管理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以上是针对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提出的几点看法,希望为中职教育整体性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泽华.基于教师团队的中职学校人事管理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学报,2013,19(001):101-102.
[2]胡万超.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000(0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