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昌
摘要:传统体育养生不仅理论独特,而且具有竞技运动和生命的整体优化观的特点,传统养生体育在思想、精神、意识以及维护人体健康、增强人体体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健身意义。本文通过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医治疾病、练功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体育养生的特点;运用人体的经络、精神情绪以及气血方面来探讨体育养生的健身意义。
关键词:养生; 传统体育; 健身意义
一、绪论
随着现在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对身体是否健康越来越重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赚到更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健康都没有了,其他都是空谈。假如你身边的朋友没有你那么有钱,但是他们的身体比你的要健康,那你会因为自己比他们有钱而开心吗?为了提高身体健康程度,通过科学有效的采取传统体育养生的练功方法进行锻炼,这成为目前很多练习者采用的方式。下文是本人对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与健身意义进行探讨而写出的个人感悟。
二、传统体育养生理论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随着现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现代传统的养生指的是人在生活过程中有规律有效果并主动的进行的身心保养的过程。养生除了要养护我们的身体,还要调适我们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要修炼精、气、神。传统体育养生依靠各种理论和锻炼的方法,通过调养精神与身体,改善人体机能,起到既能养生又能抗病的双重作用。
三、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
(一)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养生,就是“治未病”。意思是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调养精、气、神和体形来强身健体,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传统体育养生是通过各种有关强身健体的练功方法与套路动作,通常采用调整呼吸与意志使全身心融为一体,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体的机能状况,起到养生与健身的效果,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好与坏、身体是否有各种疾病,都取决于精、气、神的胜衰,通过传统体育养生各种渠道让身心起到一定有效的作用。
(二)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养生旨在通过精气神的调养、饮食、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养生功法中最有效的是五禽戏,五禽戏锻炼功法作用不是练习身体某个部位和提高身体机能,而是通过锻炼功法达到调神、调心、调气等,起到疏通经络、锻炼气息、强身抗病、改善机体的健康目的。
(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内外合一的意思就是人的精、气、神等内在的意念结合手、脚等外在的形体活动。传统体育练功方法有:武术、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掌等一般都是采用坐、站等动态和静态的姿势,结合套路与各种动作进行锻炼。动态练功方法是由肢体动作、套路动作等部分组成。肢体动作要突出动中有静,主要是注意力集中,结合适当的呼吸与动作方法,达到精、气、神的结合。这种动静态结合练功方法,有利于活动全身的关节,充分活动全身筋骨,通过不断改善人体的机能状况,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全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体育养生融合武术、太极拳、太极剑等练功方法于一体,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养生采用的练功动作与方法相对简单容易学并且也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操作简便、功效显著。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练功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也可以徒手练功,不受时间、季节、年龄、性别的限制。年纪大者可以练习太极拳、练太极剑等,小朋友可以练武术套路,年轻人可以练对抗性很强的散打,女生可以练防身术。
四、传统体育养生的健身意义
(一)疏通经络
经络是全身独立的一套系统,犹如主管道路交通,类似于管道的作用。经络在全身相互交叉,就像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系统,把人体所有组织联结成统一的整体。要想保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要经常健身运动,每天参加锻炼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的血液循环,对疏通经络有很大帮助。相反,经常不运动就容易导致经络瘀堵。经常练功还可以活动全身的经络并且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时候人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状态去完成你要做的所有事情。
(二)调心安神
调心安神指通过自觉地调控心理活动,使人达到入静养神的目的,在练功中起主导作用。传统体育养生的练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多种大脑化学物质,让人身心感到轻松,经常锻炼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减少压力和焦虑,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调和气血
人的生命活动的状态都来自于自身的气血,人的气与血都是身体的精,气有调节身心的作用,血有滋养身体的作用,二者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气血通过经络、血脉与五脏六腑以及其他器官相连,人的全身所有的经络都是依赖人的气和血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影响。锻炼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加速新陈代谢。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体育养生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通过练功来调养精神和形体,经常锻炼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强身健体双重目的。练功可以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改变人健康的理念,使人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心情,传统体育养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柔多.关于藏医学基础三大因素的初步研究 [J]. 中国藏学,1997 (4):25-28.
[2] 蔡景峰 . 从 《佛说养生经》 看藏医的养生学 [J]. 中国藏学,1997 (4):40-48.
[3]宇妥·云丹贡布等著,李永年译.四部医典[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4]麻仲学主編.中国医学预防法大全[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