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类APP现状分析与研究

2016-02-22 12:51刘亚丽黄世宏王萌李爽魏韶锋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养生移动互联网

刘亚丽 黄世宏 王萌 李爽 魏韶锋

【摘 要】利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养生健康类APP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存在着用内容同质化严重、健康数据采集准确性较差和信息内容的可信度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科学化与均衡化健康养生内容、提高服务与扩展功能等改善对策,希望以此来推动我国健康类APP的发展,并为推进全民科学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养生;健康养生;APP;移动互联网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手机与移动互联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为健康传播的迅猛发展,以及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使得健康、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相结合诞生出的健康类APP便有了发展的可能。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为健康类APP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将会内在推动健康传播大步向前发展。本文对健康类APP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拟提出合理的推进方案与对策,以此来推动我国健康类APP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

1 健康类APP的界定

移动互联健康传播是由国外的“Mobilehealth”发展而来,国内通常翻译为“移动医疗”,健康类APP是指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分析健康数据、指导健康锻炼饮食、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序。

2 健康类APP的分类

2.1 健康数据记录类APP

健康数据管理类APP通过用户健康数据输入评测,并记录健康每天的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等数据[2],测评其健康状况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近几年发展为手机体感以及可穿戴设备为基础来随时监测自己的各项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包括测脉搏、心理自测、听力测试等功能,为用户定制方案、规划行动。

2.2 健康信息咨询类APP

健康信息咨询类APP对用户健康数据进行管理,使用户从健康传播来获得自己想要得健康信息,输入体征数据进行自诊,也可以在线向专家进行问诊,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预约或被推荐合适便利的药店或药品等。

2.3 健康方式养成类APP

健康方式养成类APP主要包括饮食类APP和体育锻炼类APP。健康方式养成类就包含针对日常饮食以及运动开发出的软件应用。

2.4 问诊类APP

问诊类APP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但因需支付一定费用,在中国普及率较低。

3 健康类APP的特点及其优势

3.1 随时性与即时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健康传播能如影随行地进入人的日常生活,使用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只要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在身上,健康类APP便可以随时记录运动与身体数据[3]。

3.2 教学性

传统保健的人群有自己的养生习惯和健身计划,这些习惯和计划大多具有经验性,不具体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健康类APP的诞生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为用户列出全球最科学的养生知识以及健身手段,同时智能手机具有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功能,为养生保健人群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习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文字描述、动态图片、视频演示等。

3.3 传播有效性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更精准,更有指向性。传统媒体是让受众被动的接收信息,而健康APP是由用户主动下载,容易接受信息,并且能通过互动提升用户体验,对推送的信息有一定的关注度和兴趣度,能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对健康大数据等信息的分析,能够根据一定时间段的生理、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比如饮食宜忌、运动方案。

4 健康类APP在存在的问题

4.1 内容同质化程度严重

我国移动APP市场正在步入爆发性增长时期,大量从业与创业人员进入市场,在没有权威监管机构与成文法规约束的环境中,恶性竞争、相互模仿、直接抄袭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健康类APP在内容部分相互借鉴,有鲜明的产品差异化定位和产品人群划分且缺乏特色与卖点,用户下载任何一款,在获取信息内容方面差别不大。

4.2 健康数据采集准确性较差

由于智能手机硬件功能的制约,以及健康知识的专业性等原因,健康类APP在养生者多充当一个健康记录的角色,鲜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已经具备了血压、心率等检测功能,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科技产品,可穿戴设备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并且就目前来讲,可穿戴设备因为无法排除意外如情绪、服药、睡眠等状况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在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误差。

4.3 信息内容的可信度低

目前大多数的健康APP传播开发者不具备医疗健康知识背景,APP解答信息有的是对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复制粘贴,可信度很低;传播的健康内容也都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对策

5.1 完善平台加强监管

健康类APP的市场监管不单要靠政府和运营商,还要靠广大APP用户监督管理。要针对健康类类APP出台相应的监管法规[4],如开发运营商的信用度、内容抄袭等,让管理者和开发商有法可依。再次,优化APP评价系统。通过政府、运营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改善健康类APP平台发展环境。

5.2 了解需求,提高服务,扩展功能

开发健康类APP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细致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切忌盲目跟风套用。开发者只有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5],才能设计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同事要依托于制造商硬件技术的提升,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陀螺仪、加速传感器等产品和设备,不断创新科技、开发者不断更新功能、运营者不断提高服务、使用者正负意见反馈中,形成良性完整产业循环。

5.3 深耕细作科学化APP内容

在健康类APP内容方面,科学与医学保健类知识相结合是健康类APP发展的基础,针对不同体质、性别、年龄段和生活饮食方式的开发是健康类类APP发展的关键。因其内容涉及到用户的体质状况,所以在设计之初便要寻求专业的医疗保健团队,提供理论与实际指导,经过正确的设计和推广,进行的科学养生保健方式,会因便捷和廉价而极大地推动全民科学养生保健。

【参考文献】

[1]龚琼.健康健美类App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宋迪文.互联网在健康传播中的特点[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S1:67-69.

[3]张健康,林婷.互联网健康传播的优势与优化[J].新闻传播,2011,12:138.

[4]任景华.我国互联网健康传播效果及对策研究[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08:94-96.

[5]刘瑛.互联网改变健康行为的作用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09-113.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养生移动互联网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